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情商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要求社会成员控制情绪和正确表达情绪,掌握察觉、识别和处理情绪的能力。恐怖片作为典型的电影门类之一,主要通过呈现故事中人物的多种情绪状态来展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需要观众调动情商,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观众识别、理解和处理情绪,引导观众高效表达和调节情绪。而情绪具有抽象性,常需要借助认知隐喻来使其具体化、范畴化、清晰化,以期被感知和理解。分析与解读恐怖片中的情绪隐喻不仅有利于观众识别、理解情绪,提升共情能力,而且能丰富电影中多元情绪表达的研究与实践。本研究选择了经典恐怖片作品《招魂》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视角出发,首先根据Steen et al.(2010)发展的隐喻识别步骤MIPVU和Shaver et al.(2001)的情绪分类法,对恐怖片《招魂》中的情绪隐喻初步识别和分类。随后,借助多媒体数据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 Plus对导入的数据进行编码、节点分类标注和数据统计。同时,研究结合认知隐喻、多模态隐喻、情绪隐喻、视觉语法和音乐力理论构建理论框架,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恐怖片中情绪隐喻的表征意义,探索情绪信息的认知功能。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研究:(1)恐怖片中情绪隐喻的类型、频率和特点是什么?(2)不同类型的情绪隐喻如何在恐怖片中构建隐喻意义?(3)恐怖片中情绪隐喻的认知功能是什么?研究发现:(1)根据情绪种类和情绪隐喻的映射特点,恐怖片中的情绪隐喻主要包括三大范畴六种类型:第一大范畴是消极情绪隐喻,出现频率高达69.87%,包含恐惧隐喻(65.70%)、悲伤隐喻(3.07%)和愤怒隐喻(1.10%)三种;第二大范畴为积极情绪隐喻,占比较高,为11.13%,包括快乐隐喻(4.81%)和爱隐喻(6.32%);第三大范畴为中性情绪隐喻,占比最少(0.32%)。此外,恐怖片中共归纳出15种多模态隐喻表征类型,其中使用最多的为源域图像和语言——目标域隐含(21.91%)、源域图像和声音——目标域隐含(20.72%)、源域图像、声音和音乐——目标域隐含(13.15%)以及源域图像、语言和音乐——目标域隐含(11.16%);其他多模态隐喻表征使用较少。可见,恐怖片中情绪隐喻表征的主要模态是图像、语言、声音和音乐。且在大量的情绪隐喻映射过程中有转喻参与,主要使用情绪产生的原因代表该情绪(CAUSE OF EMOTION FOR THE EMOTION)和情绪产生的结果代表该情绪(EFFECT OF EMOTION FOR THE EMOTION)两种原因-结果转喻(causation metonymy)形式。其中,用身体体征代表情绪的隐喻在视觉模态中使用最频繁。(2)尽管恐怖片中不同的情绪隐喻意义构建各有侧重,但主要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方位动态以及实体来直观呈现源域表征。如“隐藏的敌人是恐惧”、“危险的动物”代表“愤怒”、“蓝色”或“灰色”暗示“恐惧”、“向上”或“向上离开地面”表示“快乐”。对观众来说,沉浸的观影体验来源于电影中所呈现的视觉、听觉元素与自身体验、原有知识的联系。在源域和目标域相似性的基础上,这些信息帮助观众理解电影中的情感表达,欣赏电影。(3)恐怖片中的情绪隐喻具有叙事功能、社交功能、美学功能和创新性功能。叙事功能主要通过图像、语言、声音和音乐等模态表征互动,构建与目标域具有相似性的源域,将电影的剧情通过起因、过程和结果的形式叙述出来,传达情绪信息。社交功能主要涉及观众的交际能力、共情能力、道德反思能力和危险预警能力。其通过提升个体的情绪识别、理解、表达和调节能力,提高情商,使人更好的与他人共情,实现社会价值。美学功能一方面通过运用不同的情绪隐喻表征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以发现美,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多种模态构建跨域映射,结合视觉和听觉,培养受众的美学素养。此外,创新性功能通过构建全新的、创造性的隐喻表征来实现。隐喻的情绪表达方式既符合认知规律,破除俗套,能减少观众的熟悉感,为观众提供情绪表达和感知的新体验,又为恐怖片电影创作者提供描述情绪的新思路。总之,本研究在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既拓展了情绪隐喻研究的宽度,又进一步证实了概念隐喻理论对恐怖片文本解读的可行性,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认知隐喻理论的普适性。恐怖片中情绪隐喻的多模态认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电影观众理解抽象的情绪,而且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给受众提供情绪表达的借鉴;对恐怖片创作者来说,多模态隐喻的表达方式可以为情绪表达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