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大气水汽输送特征及气候转型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使用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及内蒙西部)155个测站1961~2003年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方法讨论了空中水汽与地面降水的转型问题。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含量冬季最少,夏季最多,其地理分布与地面降水较为一致。影响西北地区降水的水汽输送带主要有三支,分别为西西伯利亚方向的西北风水汽输送带,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东雅鲁藏布江~四川盆地北侧路径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带,西风水汽输送带。受季风季节变化影响,冬季西南风水汽输送带显著减弱,西北地区主要受其它两支水汽输送带影响。 (2) 近43年中,1960年代为西风带影响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年及各季)最多的10年,而对应地面降水却是整体偏少最多的10年;1970年代以后,西风带影响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年及各季)与地面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对整层净水汽通量的研究表明:到达西风带影响区的年净水汽通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与地面降水的变化一致),1980年为转折年,即由“负(源)”转为“正(汇)”。其中1980年前净水汽通量主要来源于经向风水汽通量,而1980年代以后由于净西风水汽通量的增加和净经向风水汽通量的减少,二者对净水汽通量的贡献基本相当。空中挣水汽通量除秋季外,其余季节均有突变发生,其中年净水汽通量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5年,春季为1977年,夏季为1994年,冬季为1987年。 (3) 高原季风影响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为43年中除冬季外,其余季节均呈下降趋势;年、春季、冬季有突变发生,分别为1975、1974和1981年。净水汽通量除冬季(先减后增)外,其余均呈增加趋势,增加主要为净西风水汽通量加强所致;净水汽通量值仅在夏季为正,对其贡献来看,挣经向风水汽通量值不论各季均为正值,净纬向风水汽通量值则为负;年、春、冬季净水汽通量有突变发生,其时间年为1992年,春季为1988年,冬季为1965年。 (4) 东亚夏季风影响区的大气可降水量除冬季持续增长外,其余季节表现为1990年代前呈下降趋势,1990年代以后转为上升,这与地面降水变化较为一致;年、春季及秋季的大气可降水量在1967、1967和1964年有突变发生。43年中夏季风影响区的空中冷水汽通量除冬季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季节均呈减少趋势,这种趋势在1990年代更加显著;到达该区净水汽通量值除冬季外,其它各季基本都为正值,对其贡献来看,主要来源于净经向风水汽通量(不论各季均为正值);净水汽通量仅秋季有突变发生,具体时间为1976年。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基于煤矿井下管道压缩空气的,无需热源、电源的一种气—液自动增压装置,对其方案设计过程和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通过试验得到一组参数,并对此参数进行了修正。 A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越南在胡志明的领导下,成立了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但刚刚成立不久,1946年12月,法国殖民主义者就卷土重来,占领了越南南方各个城市和交通要道,并向越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计算了1948-2002年全球大气热源的气候分布,并对其季节及年代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最后着重研究了夏、冬季大气热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
本文采用NCEP全球谱模式、常规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5年7月9日~10日(简称“05·7”)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天气诊断分析,发现此次强降
文中首先根据Nino3.4区SSTA与北半球冬季500hPa高度异常的相关关系,选取了亚洲东北部的高相关区作为关键区,通过该区的500hPa标准化高度距平与Nino3.4区海温距平序列的滑动相关
该文利用解析方法导得了大气中非线性斜压亚临界稳定性判据和对称亚临界稳定性判据;并分别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了斜压亚临界不稳定的影响因素以及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在一场暴雨
试验于2004年~200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网室内进行。通过盆栽和根柱两个试验分别观测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早稻生物量和产量及根系生长特征,对不同水分处理下旱稻光合和蒸腾速
本文利用1958-2002 年的NCEP/NCAR 再分析资料、1951-2000 年中国687 站24h 降水量资料,及1979-2004 年CMAP 降水资料,通过动力诊断分析与时空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了北太平
本文选取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顺德六个城市作为这三大都市区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代表,将位于郊区的佛山机场和惠州机场作为参考背景点,主要采用对比分析和小波分析
为了适应野外取样现场称量和实时数据处理分析需要,研究设计了一套智能高精度电子质量测定和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精度高(称量范围为0~500g,精度为0.001g),体积小,便于携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