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文学从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上是处于历史转折的特殊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等等都表现出进步的趋势,有汉四百年,无论是文学创作的量还是质,汉代文学都较前代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如果要从一个从整体上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特点有一个较客观的认识评价,就应该在更为宏观的角度来把握这个时期的创作,从文学审美趣尚角度切入来考察它的发展水平所包含的人类学意义。 中古初期的文学虽是以先秦五百年文化积累为基础,但是从大体的形态上来看,亦算是华夏民族早期的文化。先秦时期和秦汉时期在物质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上基本可以看作是在同一等高线上的,这是文学发展根本制约性的因素。这样一个文明发展阶段的文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表现形而下层面的东西是这一时期文学最合乎逻辑的表现形态。站在这样一个观念来看发育于先秦时代儒家的政教诗学观念、多重功利的文学审美观念是有其内在必然性的。儒家诗学注重实用理性,强调文化中的社会公益精神,由此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基本奠定了汉代文学审美形态的基本面貌。 两汉时期的文学理论从整体上来说并没有超越先秦儒家的诗学观点,相比这一时期的创作是比较保守的。而这时的创作却进入了活跃的时期。汉代文学是在“生活态度”比较保守,“技术思维”又相对活跃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汉代文人是在对文学性质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在一种十分清晰的意识下去作文学审美上多元努力的探索,写作心态是积极的,将先秦儒家手里是关乎社会意志的“志”,而到了汉人手里却把它变通为既关系国家之治乱,又怀一己之穷通“情志”。每个个体在进入创作状态时都会十分自觉去追求审美突破的努力。两汉文学审美趣尚随政局社会思潮之类的改变,也呈一个流变的趋势,但它在总体上可以归纳出来较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格调。既有侧重于表现艺术上的:以壮阔宏巨为美,以铺排意象之多而满为美,以细腻刻画为美,以文体形式为美;也有是内容上那个时代带有普遍性的一些社会观念,以现实之真为美、以伦理之仁善为美、以悲剧之凄惋悲壮为美等。四百余年,在一代一代文学家不懈地努力下,整个汉代文学审美格调呈现百花繁盛的局面。他们在文学领域的文(怎么说)与质(说什么)这一对审美范畴的耕耘上都产生了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建树,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师培“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各,汉魏各家承其体式”的评论道出了汉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汉代人在追求“道”与“艺”合壁的中和之美的境界上努力。因此,汉代人在文学体裁形式上所开拓和在题材内容上新拓展,给后世文学带来了深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