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1961-1999年浙江省36个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1951-1999年全国160站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1961-1999年500hPa月平均高度资料和1949-1999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耕地面积等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变量场EOF分解、旋转EOF分解、奇异谱分析和最大熵谱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和天气学方法,研究了浙江省气候变化特点及旱涝灾害时空分布的特征。 文章首先对浙江省夏秋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夏季降水有很明显正趋势变化,夏季温度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秋季降水有明显负趋势变化,9月降水基本反映秋季特征,秋季温度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有些地市气温变化有长期趋势。奇异谱分析表明:夏季和秋季降水变化有较明显的10年周期,秋季降水变化有2.5年周期。 论文结合三种排序方法划分了夏秋旱涝年,研究表明,夏季、秋季旱涝年前期冬季和夏季500hPa高度场环流有明显的异常特征,夏秋旱涝与我国夏秋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旱涝前期我国气象要素场有明显的异常特征。制作了浙江省夏季旱、涝预报工具。 旋转EOF分析表明,浙江省夏、秋降水都可以分3个区,但是它们的范围有差异。就夏季降水量而言,浙江北部区降水最少,浙江东南沿海降水最多,无论从季节还是月降水量看,浙江北部区夏季降水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正趋势。降水异常的频率3个区域有差别:浙江西南区是夏季旱、涝多发区,旱、涝频率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80年代以后浙江夏季明显偏涝,特别是浙江北部区表现为80年代以后洪涝频繁发生而不出现夏季干旱。浙江秋季西南区降水最少,东南区最多,它们的差异已经超过0.05信度值,其中9月份降水的差别最明显。另外,秋季3个区的平均降水量从9月到11月均表现为逐月减少的特征。秋季旱涝频率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秋季浙北区和东南区旱涝频率都有减少的趋势,而秋季西南区进入90年代后,干旱的频率明显增加。 文章还对全省范围的年、春季、冬季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年平均气温变化都是正趋势,特别是浙江省北部增温很明显,这与北半球大范围变暖的特征是一致的。浙江省气温变暖主要发生在春季与冬季。从全省范围来看,浙江省春季和冬季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分地市来看,有些地市价水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浙江省年降水量变化有明显的10年周期,春季、冬季及年降水量变化有2.5年周期,特别是冬季25年振荡的方差达到%.狐。浙江省范围内每年出现至少一个季的旱(或涝)的可能性大约为SO%。80年代以后,浙江省每年都发生了大范围的季节性旱涝。浙江省年、季旱涝有年代际的变化。90年代浙江省的夏季、冬季洪涝,秋季干旱频繁发生。也比较容易发生春旱。旱、涝发生的气候频率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夏季,在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25年内,经常出现全省范围的干旱,但是80年代以后夏季干旱频率己经明显降低,而代之以夏季洪涝不断发生。 论文最后利用洪涝灾害面积、年成灾面积等资料,对浙江省夏季洪涝灾害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浙江洪涝灾害面积大,且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1954年开始,洪涝灾害急剧增加,灾情严重,目前洪涝灾害稳定在高水平;从区域上看,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受灾特征。从年均成灾面积看,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包括宁波、台州、温州〕及太湖流域的嘉兴,海地市年均成灾面积在2.%3万公顷以上,其中宁波最严重。研究还指出,影响川山一洪涝灾害有很多因素。浙江省应该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减灾防灾措施,冈地制官,减少水患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