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同时民营经济发展也异常迅速。现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对外经贸中的一支有生力量。但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外市场保护势力抬头,使得民营企业出口压力不断加大。而此时,就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以及成功入世的新形势下,具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但是跨国经营是一项高风险经济活动,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作用的缺失以及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往往都存在“资金瓶颈”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扶持资金、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在政府扶持资金上,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其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不对等以及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软硬件措施也不到位;对于间接融资,由于民营企业与商业银行间长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就成为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一道屏障,使民营企业难以逾越;对于直接融资,由于国内A股市场上市门槛高,适合民营企业的中小企业板标准也与主板市场完全相同,致使民营企业在股票市场上长期处于被动地位。总之,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融资渠道不畅,严重阻碍了其自身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以上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为了帮助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政府可采用的弥补融资缺口的措施,一般有财政直接资助和提供间接金融支持政策两方面。政府直接投资只不过起“示范作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应该退出直接干预领域,而主要是发挥间接性作用,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市场的外部环境建设,从制度、规则来支持它、发展它。 而金融支持手段是世贸规则下政府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最重要的经济手段。跨国经营金融支持主要包括提供商业性金融支持和政策性金融支持,主要参与者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他们的参与分别表现为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和政策性融资支持。 发行股票或证券进行上市融资向来是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直接融资方式。但由于进入国内A股市场门槛太高,而此时,民营企业跨海出洋寻求海外上市就成为最佳之选。海外上市有利于民企在相对成熟的境外资本市场开拓国际金融通道,引进战略投资,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 本文的创新之处: 1.沿着“双缺口”理论的分析思路,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框架下,建立对外直接投资融资需要分析模型,并对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融资需求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证明了中国民营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需要得到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 2.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定理对政府在缓解借贷资本缺口中的作用进行经济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