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般而言,“流动性过剩”即指货币供应过多,超过了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正常吸纳货币的能力。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货币供应量M1,M2大幅度增加,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火爆,房产价格迅速上涨。从历史和各国的经验来看,若是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处理不当,通常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投资结构失衡,金融机构风险加大,资产价格飞涨,投机盛行,进而助长经济泡沫的形成。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和全面的经济危机。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关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是都没有联系数据做过实证研究,并且有一种普遍的观点是把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视作为一个货币供给量的问题,从而认为只要采取紧缩通货的货币政策就可容易地解决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呢?学术界虽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作了较多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以常规的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不多,得出的结论也不够全面,而且使用的数据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来解释现实。为了克服这些弱点,本文在定性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有关的实证文献研究,运用VAR方法、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选择了2000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加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和实际产出之间的互动关系反映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对于汇率与利率的传导并不明显,然而股票价格、利率、物价对实际产出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实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流动性过剩不是单单的一个货币过多的问题,除了有贸易顺差过大,资金流入以及全球性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之外,还有内需不足,金融市场不完善,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内在原因。在结合理论分析,历史经验,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应当一方面稳定汇率,尽快控制住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势头,另一方面应该采用数量型的调控方式,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等进行货币政策调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货币政策存在局限性,只能用来进行短期调整,还必须采用贸易结构调整,合理使用外汇,完善金融市场等一系列方式进行长期性的结构调整。与此同时,在现阶段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时也要关注微观层面的企业流动性不足和流动性突然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