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显著,引起了众多学者对肺癌病因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多种危险因素与肺癌发生有关,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这些危险因素与肺癌的关系。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吸烟、被动吸烟、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室内油烟污染、室内煤烟污染、厨房通风情况、卧室通风情况以及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肺癌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判定上述危险因素是否与中国人群肺癌发生相关联及其关联强度。 方法:全面收集1994—2004年间发表的有关吸烟、被动吸烟、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室内油烟污染、室内煤烟污染、厨房通风情况、卧室通风情况以及GST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文献,利用RevMan 4.2软件,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进行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和累积meta分析。对不同纳入标准的结果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线性回归法和失安全数评估发表性偏倚。 结果: 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经筛选后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52篇,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为吸烟、被动吸烟、精神压抑、精神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史、室内油烟污染、室内煤烟污染、厨房通风情况以及GSTM1多态性,合并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22(2.72,3.81)、1.53(1.05,2.23)、2.74(2.35,3.18)、3.80(2.56,5.66)、3.23(2.50,4.18)、2.83(2.06,3.88)、2.25(1.54,3.28)、1.86(1.28,2.69)、1.73(1.47,2.04)。居室通风情况与肺癌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吸烟、被动吸烟、呼吸系统疾病史、GSTM1基因多态性和精神压抑对肺癌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51.24%、18%、18.38%、26.48%、7.37%。 本次研究根据所收集资料的特点,对不同危险因素分别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除“厨房通风情况”外,分析结果与原结果相似,支持总样本研究结果,结论稳定、可靠。在对厨房通风情况与肺癌关系的Meta分析研究中,当剔除一项小样本资料后,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因而采用该结果作为最终结论。 GSTMI基因多态性的漏斗图经目测基本对称,线性回归法分析表明,按。二0.05水准,漏斗图对称,按Q=0.1水准,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失安全数为200,表示至少有200篇未发表的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存在才能推翻meta分析结果,大于sk+1二75,提示发表性偏倚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它危险因素的漏斗图对称性检验结果均表明在Q二0.1概率水平,漏斗图对称,失安全数在sk+1以上,表明对发表性偏倚进行了较好控制。但是,对与少数纳入文献较少的研究,即使线性回归法证明漏斗图对称,失安全数较大,也不能完全排除发表偏倚的存在。 吸烟与肺癌、精神压抑与肺癌、精神创伤与肺癌、室内煤烟污染与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史与肺癌关系、GSTMI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时间点的Meta分析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既点估计值及其95%可信区间趋于稳定且有较好的变化趋势。 室内油烟污染与肺癌关系的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钟礼杰〔‘5〕资料的加入,“02 1995年”时间点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其后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既点估计值基本稳定,95%可信区间趋于稳定并随样本增加而逐渐缩小。被动吸烟与肺癌的累积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03、13、14时间点的合并嘶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点的Meta分析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我国人群肺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被动吸烟、呼吸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室内油烟、室内煤烟、厨房通风情况以及GSTMI多态性。 2、以傲为效应指标,按照Wynder标准,精神创伤、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室内煤烟污染、精神压抑和室内油烟污染是肺癌的中度危险因素,而GSTMI多态性、居室通风情况和被动吸烟与肺癌发生弱关联程度。 3、累积Meta分析结果反映了各危险因素与肺癌关联强度的动态变化,表明上述大部分危险因素与肺癌的关系相对稳定。 4、部分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的计算表明,吸烟最高(PARP为51 .24%),其次为GSTMI基因多态性(PA即为26.48%),再次为被动吸烟、呼吸系统疾病史和精神压抑,提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中国人群肺癌发病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5、敏感性分析和发表性偏倚的识别结果表明,本次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真实反映了我国近十年来肺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