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脊椎动物骨骼肌组织的发育从胚胎期的肌祖先细胞开始,经历肌肉干细胞、成肌细胞等中间细胞直至肌管形成和肌纤维成熟等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受到多种生长因子及特征性转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椎动物骨骼肌组织的发育从胚胎期的肌祖先细胞开始,经历肌肉干细胞、成肌细胞等中间细胞直至肌管形成和肌纤维成熟等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受到多种生长因子及特征性转录调节因子的调控。最近的研究发现,肌肉的发育还受到一类非编码小RNA,即MicroRNAs(miRNAs)的调节,使肌肉发育分化的调节过程更为复杂、更为精细。
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20-22个核苷酸的单链RNA分子,通过其种子序列与靶基因mRNA3’-非翻译区(3’-UTR)序列结合,进而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本文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骨骼肌快肌的主要结构功能蛋白基因,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1、Myh2、Myh4 mRNA的3’-UTR区均含有一个保守的miR-23结合序列。miR-23包括2种亚型:miR-23a和miR-23b。二者相差一个核苷酸,由不同基因编码。本文分析了miR-23在骨骼肌中的表达特征,并初步研究了miR-23a在小鼠体内对于骨骼肌再生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一、应用real—time RT-PCR研究了miR-23在小鼠体内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miR-23在骨骼肌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成体骨骼肌慢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快肌;在小鼠胚胎期四肢骨骼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成体骨骼肌。
二、应用real-time RT-PCR研究了miR-23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C2C12细胞是小鼠成肌细胞,体外可诱导分化为骨骼肌细胞。本文发现,在分化起始时,细胞中有较低水平的miR-23表达,随着分化的进行miR-23表达水平降低。当肌分化结束后,miR-23的表达维持在高水平。由此提示miR-23表达水平与细胞的肌分化过程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三、研究了miR-23a对于小鼠肌肉的调节作用。本文用盐酸布比卡因破坏成体小鼠股四头肌,观察了miR-23a对于再生肌肉的作用。初步结果发现:再生骨骼肌中Myh1和Myh2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减少,而其mRNA表达水平没有降低,说明miR-23a在翻译水平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综上所述,本文发现,miR-23在小鼠骨骼肌分化发育过程中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可在翻译水平抑制快肌肌球蛋白重链的表达。本文的研究结果提示,microRNA在肌肉分化发育过程中,可通过影响肌肉结构蛋白表达水平来调节肌肉的发育。
其他文献
本文先利用石墨烯和硝酸铁溶液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前驱物β-羟基氧化铁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物,再通过简单的空气退火方法制备了氧化铁纳米颗粒/氧化石墨烯网状复合物,退火后,复合物仍旧维持类石墨烯的片状结构,而且褶皱形貌明显可见。通过对不同水浴时间样品和退火过程中不同升温阶段的中间物的表征分析,详细解释了网状结构的形成机制以及所需的条件。光解水制氧测试结果显示,退火时间不同的样品的光解水制氧速率各不相同,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治疗胆总管囊肿伴有肝总管狭窄中的意义,并与开放手术进行对比.方法 选取2003 年至2013 年收治的105 例胆总管囊肿进行分析,其中2003 年至2008 年的50 例采
目的 总结儿童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的经验,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86 年~2014 年近30 年的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66 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起病、
目的 探讨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对2004 年1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77 例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6 月~15 岁,平均4.4
目的 综合肠神经元发育病变的研究进展,为正确认识肠神经元发育异常,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诊断技术、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查询国内外有关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后
目的 探讨短肠综合征患儿中严重病例的肠康复治疗特点.方法 1998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6 月30 日间共收治的81 例短肠综合征患儿,选择术中保留肠段小于40cm,术后静脉营养支持
目的:比较保留牙根桩冠修复体与种植牙对牙周组织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 48例患者共有55颗牙,其中25例患者(32颗牙)行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全瓷冠组), 23例患者(33颗牙)植入
中药的科学性评价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借鉴西方新药研发的成功经验,将早期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eADME/T)性质的评价,尤其是将早期代谢和毒性性质的评价,用于中药的科学
本论文建立了中药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的悬浮培养体系,通过考察重要理化因子及常用的诱导子对体系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确定了基本培养条件及生产条件;此外还考察了各种理化因子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次生代谢能力的影响。首先,以源于虎杖茎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建立可继代培养的悬浮培养体系,确定继代培养所需的基本条件为:培养基MS + 0.5mg/L 2,4-D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