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水体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共存体系。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等固相物质是自然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自然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水体污染物的归趋。由于污染物在水-固界面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影响污染物后续环境行为的决定性步骤,长期以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而已有研究多关注污染物或共存污染物在单一固相水相体系中的吸附作用,鲜有关注水中多种固相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对它们吸附各种污染物的影响的研究。共存于同一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能够进行物质交换,通常对各自的组分及结构造成影响甚至实现相互转化。固相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到水中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因此,开展固相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水中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污染物在真实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本文选择在水环境中广泛被检出且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两种有机污染物:典型有机氯农药——林丹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作为目标物。通过构建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三种固相物质的不同组合体系,进行不同体系的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不同体系中林丹和环丙沙星吸附特征的差异;通过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分析了固相物质组分在多固相共存体系中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固相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对它们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固相体系中固相物质对林丹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生物膜>悬浮颗粒物>表层沉积物;等质量双固相体系中固相组合对林丹的吸附能力最强的为生物膜和悬浮颗粒物的组合,其次为生物膜和表层沉积物的组合,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的组合吸附能力最弱。单固相体系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与其吸附林丹的能力强弱顺序相同;等质量双固相体系中固相组合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能力最强的组合为生物膜和表层沉积物,其次为生物膜和悬浮颗粒物的组合,吸附能力最弱的为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的组合。在固相物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共存体系对林丹的吸附能力与其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含量大小一致。等质量双固相体系中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对林丹的吸附贡献分别为:45.4%,35.7%和18.9%;它们对环丙沙星的吸附贡献分别为:44.6%,27.2%和28.3%。共存的固相物质吸附林丹和环丙沙星时,不同固相物质之间存在相互抑制作用,且DOM含量差距较大的共存体系对其吸附林丹和环丙沙星的抑制能力更强。在多固相共存体系中,固相物质DOM中的类胡敏酸组分变化较大,DOM中的类胡敏酸等组分在共存体系中的重新分配导致了多固相吸附体系与单固相吸附体系中有机污染物吸附特征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