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座椅水平振动控制与整车振动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达2459.76万辆,同比增长4.68%,创全球历史新高,且已7年蝉联全球第一。中国乘用车的市场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研发、设计以及生产等技术环节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现在各大车企不单单只追求乘用车的经济性与动力性指标,同时更注重提高乘用车良好的行驶平顺性等性能。基于以上事实,人们对汽车的振动噪声(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要求日益苛刻。车辆座椅、悬架、动力传动系统等部位的振动直接影响车辆的NVH性能,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以及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这些部位的振动可以用一些关键点的振动来衡量,车辆的振动情况,是在制造样车前获取关键点振动数据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从悬架座椅系统振动控制和整车振动分析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汽车NVH性能。各大厂商、汽车座椅供应商大多只关注座椅垂向的振动情况,而忽略了座椅水平振动的考虑。在路面情况比较复杂、车辆减速受到的冲击时,悬架座椅水平振动的影响将会被放大。另一方面,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振动不仅各有各的振动形式,而且会有一定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了改善汽车性能、提高零部件使用寿命,就有必要对汽车整车振动耦合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悬架座椅系统振动控制和整车振动分析的研究:(1)建立悬架座椅的结构模型。建立Simulink模型,通过计算分析求得悬架座椅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运动状态。(2)基于Nelder-Mead单纯形算法的基本原理,提出悬架座椅系统的优化目标与目标函数。优化悬架座椅系统,控制座椅水平方向的振动与冲击。(3)基于多领域系统仿真软件AMESim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各子系统,应用整车仿真模型。仿真得到车身质心、发动机质心、悬架和座椅等处的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角加速度等的时域仿真曲线,并经计算得到功率谱密度、加速度均方根值、极值等数据,从而掌握整车的振动特性,以指导设计。本文在车辆悬架座椅的仿真优化和整车建模与仿真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对汽车NVH性能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含硼废弃物是硼矿开采和硼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硼废渣,迄今为止,辽宁省已经累积堆积含硼废弃物在1600万吨以上,并且仍旧以每年近百万吨的速度排放和堆积,破坏生态和污染环
立体视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人工智能,自动化生产、医学领域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动态物料辨识系统,包括物料形状的识别和深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原理,结合煤层气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煤盆地的典型代表阜新盆地的区域地质概况、盆地断裂网络的形成和分
矿井底板突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造成底板突水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由断裂构造引起的,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
树木和地形的可视化研究是当前视景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在绘制质量和绘制速度这对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树木可视化方面,本文首先研究
近些年来,河北保定地区的地裂缝活动日趋频繁,搞清保定地区地裂缝发育规律和成因机制,对该地区地裂缝灾害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保定地区地裂缝的野外调查,结合数值模拟,对该区域构造活动条件下的地裂缝分布、发育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保定市西北部为基岩山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太古界~中生界地层及少量新生界地层,而东南部为断陷平原区,地表主要被第四系地层
学位
弹挠性零件是弹挠性仪表中的核心零件,它不仅具有高的尺寸精度与位置精度要求,而且还有严格的刚度要求,这对弹性元件的加工检测特别是刚度检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应用较为成熟的弹挠性零件刚度的测量一直采用静态测试法,但静态测量法在测量过程中易受弯矩和小角度本身的测量精度的限制,对传感器及测量系统要求较高。为了避免力和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对刚度测量的影响,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刚度动态测试
现阶段,汽车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安全性、舒适性的前提下,提高车辆的环境友好度。前者的趋势是更好的安全性能、舒适而多功能的组件,这些需求将增大整车的质量。后者的趋势是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用电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配网供电的可靠性越来越关注。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电力建设的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时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自然灾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目前,如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