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学龄儿童与成人反应抑制功能磁共振的比较研究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naging,fMRI),研究正常学龄儿童及成人执行持续性操作测试(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CPT)任务的高级反应抑制脑功能状态及激活模式。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的刺激设计模式,采集学龄期正常儿童12名与正常成人12名执行CPT任务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OLD)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2软件包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执行不同任务状态的脑功能图象。结果组内分析:(1)正常儿童在执行反应抑制任务脑激活区主要在扣带回、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两侧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LPFC)、左侧岛叶和小脑(P<0.05,未校正,体素值>20)。(2)正常成人主要激活脑区位于中央额前叶(MPFC)、扣带回、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LPFC)、左侧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LPFC)和梭状回(P<0.05,未校正,体素值>20)(3)组间分析:儿童与成人比较的脑激活图,儿童在中央额前叶、扣带回和小脑激活的强度和区域明显小与成人,在右侧前额叶腹外侧皮层和岛叶比成人激活明显。结论正常学龄儿童在执行反应抑制过程中扣带回和前额叶皮层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龄儿童在执行反应抑制依赖更多脑区来协调,实验表明DLPFC和VLPFC两者共同参与了反应抑制功能。第二部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磁共振研究目的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执行持续性操作测试任务(continues performance test,CPT)高级反应抑制脑激活的模式和功能状态。方法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2例与年龄、性别、利手匹配的正常儿童12名执行CPT任务,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并同时记录行为学结果。使用SPM2软件包分析fMRI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反应抑制任务脑功能图象,使用SPSS10.0软件,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行为学数据。结果组内分析:(1)行为学检测,ADHD组的击中数[(18.6±4.1)次]少于对照组[(22.8±1.8)次],反应时间[(579±56)ms]长于正常对照组[(510±35)ms;均P<0.01],漏击数[(6.3±4.1)次]和错击数[(3.9±2.4)次]均多于对照组[(2.2±1.9)次和(1.9±1.0)次;P<0.01~0.05]。(2)fMRI检测,ADHD组扣带前回、前额叶腹外侧、尾状核和小脑激活减弱(P<0.05,未校正,体素值>20)。结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反应抑制功能存在缺陷,ADHD患者扣带回和腹外侧额前叶皮层及小脑功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