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城市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相对贫困的弱势群体的利益也越来越难以得到保障。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为扶贫帮困事业做了诸多努力,慈善超市的出现便是这些积极探索和尝试的有益成果。慈善超市是指以社会公众自愿无偿捐助为基础、借助超级市场管理和运营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扶和志愿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来看,慈善超市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它能够填补公共服务在扶贫济困领域的空白,对于弱势群体权利的维护和实现,对于增进公共福利,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具有独特而宝贵的作用。但是,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慈善超市面临"生存危机",缺乏摆脱困境的出路,处于生存状态堪忧的境地。究其根本,除体制因素外,募集能力弱所导致的资源匮乏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于主要依赖外界资源的慈善超市来说,资源是其生存之本。如果缺少资源这个启动原点与循环杠杆,慈善超市无法开展基本的运作。已有关于慈善超市的研究,更多地关注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基本功能、存在问题与出路等,对慈善超市的资源动员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较为稀少,进而无法全面地把握我国慈善超市的发展现状,更无法为解决慈善超市的"生存危机"提供可行路径。本文以资源动员理论和志愿失灵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慈善超市资源动员的具体实践,将慈善超市资源动员的分析框架归纳为:动员目标、动员基础、动员技术三个方面,按照"动员什么"、"以何动员"、"如何动员"的逻辑思路,对上海市P区9家慈善超市的资源动员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我国慈善超市在资源动员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动员目标偏差,阻碍慈善超市的改革与转型;动员基础薄弱,削弱慈善超市资源动员的能力;动员技术僵化,制约慈善超市资源动员的效果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框架和案例分析的结果,从明晰动员目标、增强动员基础、创新动员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慈善超市资源动员的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