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PLGA支架联合PRP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及其交界处的组织学结构存在不同,仿生设计符合骨软骨及其交界处组织细胞再生需要的支架可能是实现骨软骨一体化重建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研究逐渐证实了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在骨、软骨、韧带等组织再生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证实PRP促进软骨下骨内的祖细胞的迁出和成软骨分化;还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向成软骨细胞分化;PRP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则可以形成骨组织。PRP的液态特征决定了其存在缺乏机械强度的弱点。如果PRP可与人工合成的不同孔径的多层层PLGA支架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构建细胞/支架复合体,探讨多层的一体化PLGA支架的细胞接种方法的适用性和高效性,并将其置于关节部位骨软骨缺损模型,可能会更加有利于骨与软骨的再生修复,对后续相关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优化设计多层PLGA支架可能利于寻求一种更高仿生度的骨软骨支架用于骨软骨缺损的组织工程修复技术方法。  目的:  1.制备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PLGA支架上层为软骨层,中间的模拟骨软骨交界层PLGA膜和下层的骨段。上层和下层为多孔结构。实验制备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制各自体PRP,并将其加载于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构建PLGA/PRP复合体及关节腔内注射PRP修复膝关节骨软骨缺损动物模型。通过相关检测以探讨无孔粘合层PLGA以及PRP在新西兰兔骨软骨缺损模型修复中效应;初步阐明PRP在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中的作用。  2.通过采集新西兰兔骨髓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与无孔粘合层的多层PLGA支架构建PLGA/BMSCs复合体,初步探索分次离心接种法在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接种的可行性以及BMSCs在体内环境中诱导成软骨及成骨的效应。  3.通过调整PLGA支架粘合层的孔径,获得多孔粘合层PLGA支架和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初步探讨比较多孔粘合层PLGA支架和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联合PRP关节腔内注射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差异。  方法:  1.PGA和PLG材料(75∶25)溶于二氯甲烷后与NaCl晶体致孔剂混合均匀。置入支架模具、模压成形、支架脱模获得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分别有上层0.3mm的软骨层,中间层厚度0.3mm PLGA膜和下层3.4mm的骨段。孔隙率均为92%,软骨层和骨段的孔径分别为50-100μm和300-450μm。离心法制备PRP;并制备PLGA/PRP复合体;制备骨软骨缺损(直径4mm、深度4mm)模型。实验组(PLGA加载PRP+关节腔注射PRP)、对照组1(空白PLGA植入组)、对照2组(缺损组的关节腔注射PRP)。在术后4周、12周、24周大体形态学、组织学、Q-PCR方法进行Collagen typeⅡ、Aggrecan、Collagen typeⅠ、Collagen typeⅩ的表达、Micro-CT扫描评估。  2.实验动物骨髓获得原代BMSCs,贴壁培养、传代,利用三代BMSCs作为种子细胞。分次离心方法将细胞接种与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的软骨层和成骨段,电镜扫描细胞粘附情况,小动物成像检测细胞在PLGA支架内的分布。PLGA/BMSCs复合体及PRP关节腔注射。术后12周大体形态、组织学、Q-PCR、Micro-CT扫描予以评估。  3.制备多孔粘合层PLGA支架,中间的多孔结构为孔径为100-150μm,制备中间层多孔粘合层PLGA支架。电镜扫描观察粘合层结构。制备PLGA/PRP复合体+PRP关节腔注射、术后4周、12周、24周进行大体外观、组织学、Micro-CT扫描等评估多孔粘合层和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  结果:  1.获得实验所需的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PRP中的血小板浓度为1648.19±76.84x103/μl,血小板浓度为制备前全血中血小板浓度的5.1倍。大体评分:各时间点(4w、12w、24周)PLGA/PRP+PRP注射组评分均高于PLGA组和PRP注射组(p<0.05)。组织学评估:各时间点(4w、12w、24周)PLGA/PRP组的评分均高于PLGA组和PRP注射组,Ⅱ型胶原表达以PLGA/PRP+PRP组的阳性表达最为明显。Q-PCR检测:各时间点(12w和24w)的Ⅱ型胶原和aggrecan表达PLGA/PRP+PRP组高于PRP注射组。Micro-CT扫描:12w:PLGA/PRP+PRP注射组BV/TV为(20.50±1.29)%,PRP注射组和PLGA组为(15.75+1.71)%和(17.0±2.94)%。PLGA/PRP+PRP组的BV/TV值明显高于另两组(P=0.000)。24w:PLGA/PRP+PRP注射组BV/TV为(42.25±2.63)%,PRP注射组和PLGA组为(34.75±5.73)%和(28.75±5.96)%。  2.细胞培养与接种:软骨层和成骨段离心接种细胞的百分比及接种细胞数量分别为(83.5±2.20)%、(80.5±2.50)%和3.34x105/ml、3.22x106/ml。电镜观察与荧光标记证实材料内部有大量细胞存在并粘附。大体评估:术后12周,PLGA/BMSCs复合体植入联合PRP关节内注射后的缺损修复得分为14±0.58。组织学评估:PLGA/BMSCs复合体植入联合PRP关节内注射组的组织学评分为21.80±0.58。Micro-CT扫描:PLGA/BMSCs复合体+PRP注射组的BV/TV为(30.0±3.37)%。  3.获得具有多孔与无孔粘合层两种不同规格的多层PLGA支架。软骨段孔径50-100μm,骨段的孔径为300-450μm;粘合层分别为孔径100-150μm多孔结构和无孔的PLGA膜结构。大体评估:4w:无孔粘合层组10.67±0.58,多孔粘合层组10.33±0.58;12w:无孔粘合层组13.67±0.58,多孔粘合层组13.33±0.58;24w:无孔粘合层组11.67±0.58,多孔粘合层组12.33±0.58。在4w和12w时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评估:组织学评分:4w:无孔粘合层组14.00±1.00,多孔粘合层组13.33±0.58;12w:无孔粘合层组15.67±0.58,多孔粘合层组15.67±0.58;24w:无孔粘合层组得分22.67±0.58,多孔粘合层组21.67±0.58。两组无明显差异(P=0.101)。Ⅱ型胶原相对表达水平检测结果发现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Ⅱ型胶原由缺损边缘逐渐向中心区域增多,分布均匀,两组趋势基本一致。Micro-CT扫描:12w和24w,无孔粘合层PLGA组与多孔粘合层PLGA组的软骨下骨的区域底部及周缘存在矿化组织,中心区域矿化组织较少。  结论:  1.关节腔注射PRP可促进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再生修复;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加载自体PRP联合RPP关节腔注射对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再生修复作用进一步增强。  2.分次离心接种法是一种适合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的细胞接种方法,接种效率较高;无孔粘合层PLGA支架联合自体BMSCs和PRP可进一步增强软骨下骨缺损区域的新生组织的矿化能力。  3.无孔粘合层PLGA和多孔粘合层PLGA支架联合PRP关节腔注射均具有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PLGA无孔粘合层降解较慢,PLGA多孔粘合层早期阶段的机械支撑强度欠佳,容易塌陷,PLGA粘合层需要进一步优化;多孔PLGA支架成骨段需优化以增强骨再生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供电的质量提供了保障。本文通过对变电站运行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完善自动化技术在变
目的:明确早期消化道症状及术前胃镜检查在胃癌诊断工作中的意义,分析胃癌患者延误诊治的原因,初步探讨胃癌的病理特点。   方法:制定胃癌患者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调查表,结合
目的:碱性螺旋-环-螺旋基因家族(basic:Helix-Loop-ttelix,bHLH)成员Bhlhb5作为调控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的转录因子被发现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并可能与视网膜某些种类神经细胞
目的:探讨多模态MRI联合钼靶及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发现的46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乳腺钼靶、超声及多模态MRI检查,MRI除了常规T
箭毒蛙是全球最美丽的青蛙,同时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其中毒性最强的物种体内的毒素完全可以杀死2万多只老鼠,它们的体型很小,最小的仅1.5厘米。箭毒蛙主要分布于巴西、
期刊
目的:分析使用蒽环类化学药物方案治疗对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乳腺癌患者80例,依据发病年龄阶段不同分为青年组(40例)与老年
目的初步探索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磷酸化水平改变与小鼠分娩发动的关系。方法通过酒精灌胃建立小鼠早产模型,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早产临
目的探讨PPAR-δ-87T/C基因多态性在中国青岛地区汉族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糖耐量正常孕妇的分布,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阐明PPAR-δ-87T/C基因多态性与青
目的通过对170例成人颅内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了解宁夏地区近5年颅内感染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并寻找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的特点,为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