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以来,身体书写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潮流,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也以别样的风貌加入其中,它们在对革命进行续写、补写、改写和戏写的过程中,将“身体”作为颠覆传统、解放人性的一个出发点,不仅呈现出欲望的身体、快感的身体、破损的身体、暴力的身体等多种形式,而且让“身体”与思想、文化和社会语境展开积极对话,从而获得一种批判和反思的力量。1990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对“身体”的书写,与1950-1980年代的身体书写判然有别,它们主要呈现出如下鲜明的特征:首先,作家肯定极端战争环境中活跃着大量的平凡身体。作家在塑造“男体”时,从肖像和身材两方面打破固有樊篱,破除了英雄面的脸谱书写。对于“女体”也放弃以男性标准来统一打造,转而认为女性在战争中也应保持美貌、多情等女性特质。针对“性欲”这种合理的身体诉求,作家从原本的压制转为认同,不因战争环境就忽视人本身。其次,作家延续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英雄主题表达,将英雄气质通过身体符号表现出来。军人身上的伤疤表现出了男子气概,撒尿也能看出英雄的血性和豪爽,同样眼泪也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真性情的流露,所以铁血和柔情双重气质在英雄身上共存。再次,作家通过战场上身体的各种姿态生发对人的思考。军人热衷在战场上进行赤膊战斗就是对暴力的崇尚,他们九死一生的战争经历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然而战争对身体的极端毁损又是对战争灾难的最大控诉。处在人性解放和市场消费经济盛行的背景下,1990年代作家对人存在的不同形式身体投以关切目光,既对身体进行体会感知,又对身体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塑造出了差别的“男体”和“女体”。这些承载着复杂意蕴的特定身体符码,不仅表达着不可直言但可直观的身体隐喻,而且在这个以“身体”为施展舞台的创作中,也呈现出身体与政治、时代、文化、历史等问题的多重缠绕和纠结。这一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对身体的书写,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于战争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不仅塑造了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更有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不仅有让人惊心的辉煌经历,更有不可磨灭的战争创伤;不仅有生命飞扬的一面,更有生命陨落的一面,深刻地揭示出战争中人性这个复杂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