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更新速度不断提高,衰败没落的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扮演着首当其冲的角色。但是当前国内对于历史街区改造方式多是以所谓的“大拆大建”、“修旧如旧”为主,而在不断的“拆建”、“修旧”过程中,历史街区内原本具有深厚历史印迹的物质要素(老砖、老瓦)遭到破坏,代之以使用大量翻新材料所建造的仿古建筑充斥在历史街区之中。因此造成了不以尊重原有历史街区真实面貌为准则的改造后果,历史街区自身原本所具有的完整和真实的历史信息因遭到改动而变得缺失。这种悲凉的现状促使我们严峻的意识到,历史街区的真实性问题在当前大跃进式的更新改造情形之下应当予以迫切的关注与保护。本论文的写作以南京老城南门东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以历史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为出发点;主张真实的历史街区的面貌呈现应该以历史时序的连续性为基准,以历史街区内历史信息的载体之一——物质要素累积作为主要特征;论文坚持以维护历史街区自身的历史信息完整而真实的呈现,作为研究的基本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对历史街区内所呈现出的丰富多样的建筑表皮肌理、建筑表皮材料以及建筑表皮色彩等要素,应当将其视为历史街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更替与演变至今的实物见证,不应当被轻易和粗暴的剔除。在论文写作的具体分析过程中,笔者以门东历史街区内具备承载历史记忆的代表性物质——建筑表皮肌理、建筑表皮材料、建筑表皮色彩作为研究的核心要素,将其暗含的深层数量组成关系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研究与分析方法则是采取抽样统计的方式,将建筑表皮肌理、建筑表皮材料、建筑表皮色彩在历史街区空间界面上的组成比例和分布密度予以揭示,以此来客观展现门东历史街区内各物质组成的实际、客观的面貌。论文借由对门东历史街区内的物质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想以此来探究所谓的真实的历史街区应当具备怎样的特质,才能够符合“真实性”原则所强调的价值内涵。论文最后也初步给出了针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一些工作的建议及策略,以及相关有参考性的实践案例。总之本篇论文的研究结论是要倡导在当前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中,提倡在维持历史街区存在寿命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多的保留岁月的痕迹,保留历史街区的真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