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较文学视域论冯至《十四行集》的自然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诗歌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是古往今来中西文学中的共同点之一,但是对于自然的揭示有着明显的时代和地域差异。在古代的思想文化背景中,中国山水诗中的自然是诗人逃避现实的一个世外桃源。中国新文学割断传统脐带向西方学习,自我的觉醒是区别新旧文学、与世界性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接轨的表现之一但在时代的现实问题中很大程度上被当作救世良药。在中国新诗学习西方以建立新诗体系的历程中,各派诗人不断探索,其笔下的自然在自我生存探索方面却止步于传统。40年代,冯至《十四行集》对寻常的自然的描写、对人类命运和生死的思考,填补了中国新文学所缺乏的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探索,实现了新诗与西方诗歌的接轨。本文第一章主要工作:论述中国传统文学对《十四行集》的影响。通过梳理自然在诗歌中的作用、自然在诗歌中的抒情作用的发展,以及杜甫山水诗,以论述《十四行集》中自然在抒情中的作用和独特表现。同时,冯至《十四行集》对情、景、理的融合,从哲理的角度对古典诗歌的超越。第二章着重论述冯至对德语文化的选择性接受与冯至诗歌艺术的外来影响。歌德与里尔克对冯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理念上,更重要的是启发冯至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在诗歌中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探索,研究冯至在新诗探索方面不同于同时代诗人之处,进而思考冯至在自然与人生、生命和自我关系上的努力。第三章主要分析《十四行集》对中西文化和诗艺的融合,通过上两章节的分析铺垫发现,至此冯至的自然观形成——冯至在自然的书写中充满着对人类命运、生死的现代性思考。将《十四行集》置于比较文学范畴加以研究,通过结合当时诗坛背景对冯至个案的分析发现,新诗的发展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中,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美的继承、外国优秀文学养分的吸收,揭示以《十四行集》为代表的新诗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和新诗在世界性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自从半导体器件诞生,随之而来的便是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问题。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是影响器件的功能正常、工作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自20世纪50年代,可靠性分析技术便发展成
中国幅员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记录与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国优秀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探索传承是建筑师
背景: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 VP)是近几十年新开展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止痛效果佳等优势而广泛为患者和外医生所接受,成为当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Bennett骨折)多因第一掌骨受轴向暴力所致,损伤致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受限,影响患手功能。在解剖学上,由于第一掌骨近关节面呈凹形,骑在大多角骨关节面上,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除了满足人体正常的功能需求外,还要注重穿着上的风格和造型。以人体作为参照的根本,依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必然能达到功能与
江湖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古到今,关于江湖和江湖文化的文学作品屡见不鲜。《水浒传》、《阿Q正传》、《兄弟》三部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黑龙江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步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呈现出了一些发展特征,如普通高校是黑龙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担者,黑龙江高等教育主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轻工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发展迅速的同时在行业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轻工业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对高素质人才的争夺已经
依照被普遍接受的“有约必守”格言,即使义务人对于合同的不履行没有过错,甚至是因外在情事的变化导致履行更加艰难或不令人满意,也要承担违约责任。然而,一旦风险超过了可以
本文简要介绍了临朐县供电公司就如何加强承发包工程安全管理,规范承、发包双方安全关系和安全行为,明确各自应承担的安全责任,确保电网工程建设顺利发展和安全生产"可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