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研究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免疫学指标,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学和血生化指标与其临床表现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诊治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住院患者共215例,根据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病情活动组(SLEDAI评分≥5)和病情非活动组(SLEDAI评分0-4分为无活动),对其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5例SLE病人中,男性为28例,女性为187例,男女比例为1:6.68。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8.82±15.68岁。在本研究中,SLE患者各脏器系统最常受累的为血液系统损伤(71.16%),其次分别为皮肤粘膜受累(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损)(61.86%)、肾损伤(51.16%)、肝损伤(32.56%)、浆膜炎(29.77%)、关节炎(23.72%)、神经精神系统症状(17.67%)、肺损伤(4.65%)。在特异性皮肤受累的患者中面部盘状红斑(33.49%)的发生率高于面部蝶形红斑(16.30%)。非特异性皮损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脱发(22.79%)、光过敏(9.3%)、口腔溃疡(5.58%)、血管炎(5.58%)、雷诺现象(5.12%)。本研究中疾病活动期患者TSH、FT4值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TSH升高、FT4降低。抗dsDNA抗体与性别、脱发、口腔溃疡、神经精神症状、浆膜炎、贫血、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尿相关(P<0.05),并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3.250,P=0.000)。抗dsDNA抗体阳性可伴有其他免疫学指标及生化指标异常,包括抗核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血清IgG升高、补体C3降低、补体C4降低、ALB、Urea、UA、TG。抗核糖体P蛋白与年龄、面部盘状红斑、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炎、光过敏、脱发、贫血、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尿相关,与SLEDAI评分无关。抗核糖体P蛋白阳性可伴有其他免疫学指标异常,包括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血清IgG升高、补体C3降低、补体C4降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患者口腔溃疡、浆膜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L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补体C4与LN相关(P<0.05)。年龄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064,P=0.016),补体 C3 与 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r=-13.109,P=0.000)。[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最常受累的系统为血液系统,其次为皮肤黏膜和肾脏,在皮肤受累的患者中面部盘状红斑的发生率最高。SLE疾病活动期患者肝损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于疾病非活动期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可能有利于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的转归。抗dsDNA抗体与肾损伤、脱发、口腔溃疡、神经精神症状、浆膜炎、贫血有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抗dsDNA抗体滴度越高的患者狼疮活动度越高。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管型尿发生、面部盘状红斑、面部蝶形红斑、脱发、光过敏、关节炎相关,但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SLE患者年龄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可以认为年龄越小的患者病情活动度越高;补体C3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补体C3越低的患者其病情活动度越高。在SLE患者中,抗dsDNA抗体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均阴性的患者肾损伤发生的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