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是一种“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格局。体育部门包揽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所有的体育事务,这也是体育部门管理水平和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加入WTO,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等诸多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原有的政治化、行政化、一体化的社会逐步过渡到开放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的新型社会。在过去,政府统得过死,垄断了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随之代替的是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社会走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多元化的治理模式。中国由一个政府高度集权的“大政府、小社会”逐步走向政府部门、经济盈利部门、社会第三部门等共同发展的“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主要功能转向提供政策保障,以及公共类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本文从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理论视角,探讨当前老年人多样化体育需求的背景下,我国老年人体育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对老年人体育发展现状的诊断,为老年人体育政策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提出未来政策改革的方向。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主要结论:中国老年人体育政策的制定日趋体现“健康长寿为本、娱乐消遣养老”的目标和取向。中国制定的各项群众体育政策中,涵括老年体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对老年体育发展起到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年人体育政策经历了突出社会、法制、科学、生活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政策的变化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政府体育职能的转变,基层老年人体育管理的缺位,利益集团的利益追求以及老年人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凸显等都对老年人体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影响。老年人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凸显,既有内部的“需要锻炼”的动力,也有来自外部社会支持系统的改善。政府目前在老年人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中存在着以下缺失:管理主体责任不清,决策的失误,管理方式的不合理,服务意识淡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体育需求等。老年人体育未来发展的政策调整不但要有针对老年人体育发展要素的具体政策,更要完善老年人体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