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长期自身运动所形成的,在人们现有的知识、科技水平条件下,通过开发利用,能够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自然资源作为生产商品的基本要素,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对自然资源的“价值”的认识与“价格”管理机制的优化,关系到对商品经济规律的认识与利用,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与利用,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快速、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研究自然资源价格问题上,从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原则出发,基于“价值”的哲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为基础,探讨价值本质特征,界定自然资源“价值”的本质和内涵,深化研究“价值”与“价格”间关系,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价值”因素的本质回归,对自然资源的价格构成与量定,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然资源代际分配和价值补偿问题,导出自然资源的价格构成公式,并以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公式为基础,对自然资源价格管理机制的完善提出对策。本文的主要构成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对自然资源及其哲学价值的综合分析。从哲学意义上讲,价值是概括的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价值的类型与层次的问题,二是价值的意义与标准的问题。价值虽有不同的类型,但又必有共同的本质,价值的哲学本质:就是人类主体与客观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的一种客观量度,在此所谓的价值,其哲学意义体现为文明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和维护的那种东西。自然资源的价值属性,有其特殊规定性,在基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对价值理论的认识上,本文提出自然资源具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并对哲学上的“价值”理念与自然科学的融合——能量通约性,做出分析。第二章是对自然资源的经济学价值分析。本章首先对历史上的经济学流派的价值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深入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劳动的时间通约性,在对恩格斯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费用和效用共同决定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自然资源价值观的形成基础。最后结合可持续发展观,提出自然资源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内涵拓展。第三章是对价值与价格关系的再认识。首先综述讨论了经济学理论关于价值与价格关系,然后从纯经济学意义上对“价值”与“价格”做出逻辑思辨,对“价值”与“价格”的成因及经济学本质探索,进一步深化认识“价值”与“价格”间的关系。第四章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评析。运用PESE模式,综合评述了影响自然资源价格的因素,并对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进行了评析,总结出关于生产劳动、产权、管理行为、外部性消除等因素与自然资源价格的关系。第五章关于自然资源经济学“价值”回归与“价格”量定是本文的创新重点。基于自然资源的哲学特征与经济学特征,对构成自然资源经济学“价值”因素的本质,作以回归分析,提出几个新的概念:质能( Qe )—-自然资源客观存在的哲学特性凝结,价能( Pe )――主体认知的自然资源经济学特性凝结,息值(I )――影响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环境。在此基础上,得出自然资源的“价格”公式,并基于自然资源经济补偿理论,对自然资源“价格”计量进行深化分析。第六章是基于自然资源“价格公式”的价格管理机制完善。首先对自然资源价格“基本构成”的完善进行分析,对自然资源“息值”之一——产权的代际公平分配与补偿进行研究,在分析我国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状况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的对策,在完善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法律体系、政府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基础上,提出化解“公地悲剧”的自然资源产权交易之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自然资源不但变得越来越有用,而且也变得越来越稀缺,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紧张。而在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历史上,形成的总体价格格局可以概括为:“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这样的概括或许不够精确、不够全面,但它的精炼与形象性,远远胜过那些繁杂的描述,而且,事实也已证明,这种价格格局是不合理的。2005年10月28日,在全国资源价格改革研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强调,深化资源价格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对自然资源价格的构成与量定分析,结合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既有对基础理论的思考,也有实际操作层面的研究,并对现实问题提出了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实现深化资源价格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献出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