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工业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时至今日,“举家外出”已经成为农民进城务工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外出方式使得越开越多的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给城市的教育资源带来一定压力,由此而产生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问题,而且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将孩子带到城市的进城务工农民一般都是夫妻双方一起外出打工的家庭,将孩子带在身边一方面是希望方便照顾孩子,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能够享受到城市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实情况却并不如人所愿,虽然随迁子女能够轻易地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可是他们的户籍想要进入城市却并不简单。现阶段,没有城市户籍便意味着享受不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根据笔者对郑州市随迁子女家庭的调查发现,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郑州市的就学现状、学校管理现状和家庭教育现状都不甚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制度政策方面的原因,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钳制作用,随迁子女只有达到政府制定的入学标准,才有资格进入公办学校学习,虽然近年来政府一直努力使公办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位随迁子女,但是由于教育资源总量有限、教育政策的监督及保障机制不完善,仍然有一部分随迁子女就读于非公办学校;其次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各类学校实力不均衡,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借助高准入门槛高,将一部分学生拒之门外;最后是家庭方面的原因,进城务工农民受自身经济条件、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的限制,没有能力和时间对随迁子女进行学业上的帮助。由此可见,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是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级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强化自身责任,加强制度方面的保障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监督机制,并加大对随迁子女专项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的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优化教学过程,创建优质课堂,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对随迁子女实施有效教育;家庭教育要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长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要重视子女的学习,要有长远意识,切实将子女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社会各方面也需要尽自己所能为随迁子女的教育“添砖加瓦”。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共同关注随迁子女的教育,以消除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