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处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社会矛盾较为尖锐。救亡图存压力下一些进步力量呼吁社会变革,力图挽救国家危亡局面。维新派、革命派在政治前途的选择上虽不同,但他们重视舆论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倡女性解放。中国首批女性新闻工作者正是在清末救亡图存的社会语境中出现的。本文共分为三章,旨在探讨杰出女性与清末报刊的关系,并从人脉资源及人际传播层面探讨女报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在办报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引言分析了选题来源、研究对象,梳理概括了国内外关于近代女性及其报刊活动的研究资料,并对“身份认同”理论进行界定。 第一章梳理清末杰出女性的报刊活动,分析中国第一批女性新闻工作者出现的社会语境,及首批女报人的身份认同表现方式。 第二章从政治身份认同的差异性这一层面分析清末杰出女性在办报价值取向上的分野。政治身份认同的差异大体体现为维新与革命两种。笔者先从宏观上对维新语境中杰出女性的办报活动进行剖析,再从整体上对革命语境中杰出女性的办报活动进行探讨,重在分析其办报旨趣与身份认同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探讨近代杰出女报人之间的横向联系,分析清末女报人形成的精英女性圈,并从社群的层面分析精英女性群体对她们办报活动的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第一批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出现同各种政治势力的救国实践密不可分,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她们必然迅速淡出媒介舞台。清末女报人身份认同的差异性促进了报刊的多元化发展,她们的新闻实践满足了社会转型时期舆论宣传的需要。这批杰出女性之所以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一方面同她们对媒介的贡献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媒介对她们形象的建构作用。从身份认同层面探析近代杰出女性的报刊活动,可看出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的抉择,在学术研究范式上也是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