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视角下杰出女性与清末报刊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处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社会矛盾较为尖锐。救亡图存压力下一些进步力量呼吁社会变革,力图挽救国家危亡局面。维新派、革命派在政治前途的选择上虽不同,但他们重视舆论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倡女性解放。中国首批女性新闻工作者正是在清末救亡图存的社会语境中出现的。本文共分为三章,旨在探讨杰出女性与清末报刊的关系,并从人脉资源及人际传播层面探讨女报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在办报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引言分析了选题来源、研究对象,梳理概括了国内外关于近代女性及其报刊活动的研究资料,并对“身份认同”理论进行界定。  第一章梳理清末杰出女性的报刊活动,分析中国第一批女性新闻工作者出现的社会语境,及首批女报人的身份认同表现方式。  第二章从政治身份认同的差异性这一层面分析清末杰出女性在办报价值取向上的分野。政治身份认同的差异大体体现为维新与革命两种。笔者先从宏观上对维新语境中杰出女性的办报活动进行剖析,再从整体上对革命语境中杰出女性的办报活动进行探讨,重在分析其办报旨趣与身份认同的关系。  第三章主要探讨近代杰出女报人之间的横向联系,分析清末女报人形成的精英女性圈,并从社群的层面分析精英女性群体对她们办报活动的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第一批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出现同各种政治势力的救国实践密不可分,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她们必然迅速淡出媒介舞台。清末女报人身份认同的差异性促进了报刊的多元化发展,她们的新闻实践满足了社会转型时期舆论宣传的需要。这批杰出女性之所以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一方面同她们对媒介的贡献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媒介对她们形象的建构作用。从身份认同层面探析近代杰出女性的报刊活动,可看出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艰难的抉择,在学术研究范式上也是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经济文化力指将文化动力作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支柱,文化因素越来越强地向经济领域渗透,使得国民经济日益从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和创新开发型转化,文化因素(知识、智
期刊
卫生间、厨房墙面的釉面砖施工中,往往因固定供水管道的管卡而造成釉面砖的局部切割,使方形的釉面砖出现不协调的补丁.遇到这种情况,可将管卡剔出,稍加移动,就可避免补丁现象
期刊
这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大众媒介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与文化沟通方式,中学生对媒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依赖,媒介已经成为了麦奎尔所宣告的“社会关系的中介",其
胡政之是新记《大公报》的创始人之一,还曾独立创办国闻通讯社和《国闻周报》,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新闻事业,矢志不渝。他是新闻全才,作为记者,他多次采访了国内外重大事件和
扫描时下的电视屏幕,我们会发现全国很多省市电视台不约而同地推出故事类栏目,但是其制作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收视率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传奇故事》以省级卫视为平台,观
厨房、卫生间的墙面砖细部传统作法是,阳角处采用磨角的方式,然后对接在一起;在与门框、内窗框相交的部位,因有错台和缝隙,一般采用增加木贴脸的方法.这种作法的缺点是施工难
本文主要探讨“读图时代”与时尚类杂志视觉化发展趋势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传播者对各种视觉技术的掌握水平越来越高,受众阅读心理也随之出现视
《广州纪录报》,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也是在广州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从1827年创刊到1839年因鸦片战争被迫迁往澳门,《广州纪录报》在广州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