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参与国际治理、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倡议。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报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理念。“一带一路”话语反应了我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义、决策、部署及宣传,是了解我国外交政策及国际理念的重要窗口。为清晰描述国内外话语研究现状,探究当前“一带一路”话语存在的问题,本文国内以《人民日报》数据库及主要政府公文为基础,国外以“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新闻报道为语料来源,构建大规模“一带一路”中英文新闻语料库,在此基础上分别描述《人民日报》和国外媒体语料库中的“一带一路”话语情况,进而对比分析国内外的“一带一路”话语的异同之处。具体来说,本文研究了国内外“一带一路”话语的主题报道、高频词、词语搭配及语义韵,探讨了国内外对于“一带一路”的评价态度。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中倾向于使用“合作”“发展”等具有积极语义韵的词汇,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全部是正面报道。相对而言,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有所不同,既有“support”“benefit”等积极正面报道的词汇,也有“threat”“bold”等负面报道的词汇。但从总体来看,国内外都倾向于使用一些正面积极的词汇来描述“一带一路”倡议,正面报道所占比例最大。为进一步解释该问题,本文从话语分析理论中的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视角,探讨了国内外“一带一路”话语对社会实践的建构功能,并针对当下“一带一路”话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选择适当话语、统一话语标准、丰富话语内容”的三点具体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