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涛声萦回于耳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三首作品音乐与演唱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ymd_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在声乐作品上的贡献尤为突出。他的作品内涵丰富、音乐风格多种多样,极具时代意义和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都备受推崇。他的作品在充满时代气息的同时深具艺术感染力,传唱范围甚广。其中,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至今萦绕在我们耳边。《黄河大合唱》是响应时代要求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是诗人与作曲家心灵契合的经典之作,更是词曲作者同当时抗日军民心灵契合的完美典范。《黄河大合唱》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这两大历史的巨变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和其它文艺作品一起激励着人民向前奋进、鼓舞着建设者不断进取、凝聚着海内外爱国志士的热血深情,起到了艺术教化的作用。《黄河大合唱》问世至今享誉国内外,至今仍回荡在我们耳边。歌曲《黄河颂》、《黄水谣》、《黄河怨》分别为八乐章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这三首歌曲在相同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下,塑造了个性迥然的艺术形象,带给了人们不同的艺术效果。《黄河颂》是一首祖国的颂歌,歌曲通过澎湃的涛声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命运,通过狂澜叠起的黄河展现了祖国的雄伟气魄。而《黄水谣》则是通过描写敌人入侵前后黄河岸边的劳动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描述着祖国命运的变化且蕴含了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在歌曲《黄河怨》中通过无助妇女对敌人的控诉,表达着作曲家号召人民奋起抗战的决心。本文以独唱歌曲《黄河颂》、《黄水谣》、《黄河怨》为切入点,不仅对其创作背景、音乐特征及演唱进行分析,同时也对三首歌曲在不同时期的演唱情况及不同风格歌唱家的成功诠释进行了剖析,从而为读者在演唱上提供启示,为其在声乐学习上略尽绵薄之力。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目的、选题意义以及本文研究价值。同时,也对相关论文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第二部分对冼星海生平进行了简短的回顾,并介绍了他的音乐创作成就及《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创作背景。力图通过介绍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作曲家冼星海及其作品。对作者的生平介绍可以使我们在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同时,体会到其艰辛的创作过程。第三部分中笔者分别对三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以及音乐本体进行了分析,并与笔者演唱体会相结合,对如何把握三首歌曲做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对声乐演唱者提供参考。第四部分介绍了三首歌曲的版本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歌唱家对三首歌曲的成功诠释。希望使读者在感受与领略歌唱家们成功演唱的同时,为其在演唱和选择版本上提供帮助。第五部分是结语,对本论文进行总结概括。
其他文献
<正>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专家学者对微课的概念。2013年黎加厚对微课的定义是"时间在10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中国高校微课报告》
为了不断地提升城市影响力,建立城市品牌,获得更多商家的投资和入驻,许多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这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片。这样不但可以让城市的魅力
从长庆元年李商隐随令狐楚回洛阳得以结识白居易以来,白居易好友、身为重臣的弘农杨民族人就成为李商隐谋身立命的依靠对象,尤其杨汉公及其后人对李商隐恋人的帮助是一贯的,因而
明代,贵州建省,黔中地域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大量军队留屯使贵州社会得到稳定,徙民屯田缓解了贵州地广人稀的突出矛盾,募盐商在卫所附近设商屯改变了贵州封闭落后的
现有黄桃切瓣半去核设备存在的智能化及柔性化程度较低、机械结构笨重、手工操作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套以PLC为核心的新型桃子切瓣挖核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
目前刮麻刀片有限元分析较少,笔者利用ANSYSWorkbench对香蕉茎秆纤维提取机普通刀片和改进刀片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和边界条件下,改进后刀片最大应力由7
为了解决目前大蒜播种机对蒜种调头能力差、播种不能满足农艺生产要求的问题,设计了蒜种振动排序试验台,为研究大蒜播种机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改变对蒜种排序有影响的曲柄长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举措,能够使本土非遗摆脱公知度低和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以承德地区为例,针对本土非遗校园传承存在的问题,借鉴电子商务的O2O
PCR-ELISA是一种分子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素标记的DNA在酶标板上固定以后可以直接确定PCR产物的含量。这种方法与普通PCR相比具有快速、敏感和检测限低等优势。PCR-ELISA的高
艺术歌曲为歌曲的一个品种,“艺术歌曲”这一词语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分类说明中,艺术歌曲是“歌曲”的一大门类;德国出版的音乐大百科《古今乐典》中“Lied”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