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盆腔淋巴囊肿产生及感染的相关因素、阴道断端半开放缝合对盆腔淋巴囊肿的预防作用及盆腔淋巴囊肿治疗措施。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术中同时行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患者348例。根据盆腔淋巴囊肿的有无将患者分为有淋巴囊肿组与无淋巴囊肿组,进一步将有淋巴囊肿组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肿瘤类型、FIGO分期、有无糖尿病、是否行辅助放化疗、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范围、有无腹部手术史与淋巴囊肿产生与感染的相关性。根据阴道断端处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阴道断端半开放组与闭合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白蛋白含量及血红蛋白含量上的差异,淋巴囊肿发生率及症状型淋巴囊肿发生率。结果:1、单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较晚(III-IV期)、术后行辅助放化疗、术中行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既往腹部手术史、闭合阴道断端均为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合并糖尿病、淋巴囊肿直径>5cm为淋巴囊肿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FIGO分期较晚、闭合阴道断端为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合并糖尿病、淋巴囊肿直径>5cm也为淋巴囊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2、45例淋巴囊肿感染患者的血细菌培养及囊肿穿刺液共培养出16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3.7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75%。3、阴道断端半开放组与闭合组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白蛋白含量及血红蛋白含量上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半开放组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及症状型淋巴囊肿发生率分别为35.3%、3.9%,均明显低于闭合组(79.3%、19.5%);形成淋巴囊肿平均直径4.1cm也明显低于闭合组5.9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47例症状型淋巴囊肿患者经穿刺抽液或置管引流后有46例囊肿明显减小或消失,症状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可达97.9%。结论:1、FIGO分期晚(III-IV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闭合阴道断端可增加淋巴囊肿形成风险。2、患者合并糖尿病、盆腔淋巴囊肿直径>5cm可增加淋巴囊肿感染风险。淋巴囊肿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抗生素联合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或置管为治疗淋巴囊肿的有效措施。4、淋巴清扫术后半开放缝合阴道断端是预防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形成的有效途径,方法简单、效果可靠,无手术难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