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社会中人们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服务)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否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反映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消费结构有利于把握当前的社会特征,因为消费结构中各项消费内容的比例关系在社会学研究的视野中不仅仅是一些数字,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背后所呈现的社会学意义。本文以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指导,采用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对LZ市某一社区老年人的消费结构现状进行描述,并以时间为轴线,分析比较近年来该市老年人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探索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所呈现的社会学意义。研究发现,首先,在年龄层面,虽然年龄与食品消费支出金额负相关,但城市老年人对于食品消费的内容关注度越来越高;年龄与医疗保健消费正相关,说明现阶段城市老年人的医疗负担水平依然很重;在性别层面,女性老年人存在符号性消费;在收入层面,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支出不相关,消费需求正趋于多元化,因为老年人的旅游消费行为会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而多元的社会形态正不断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其次,通过分析比较调查数据,发现现阶段城市老年人的经济供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消费层次正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医疗负担重且对于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多。最后,基于本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理论,分析比较不同场域的老年人群体和同一场域中不同类型的城市老年人的消费结构情况。即较之于西北欠发达地区,东部发达地区的老年人社会参与感强,收入更为多元,文化娱乐消费较多,医疗消费压力相对较小;较之于城市老年人,城市移民老年人为了适应城市场域,存在符号性消费,继续社会化程度更强。因此,致使老年人消费结构呈现如此变化和态势的原因既有客观存在的场域因素,如社会环境、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有通过客观结构与个人发生联系所建立起来的消费惯习,如年龄差异、收入差异、教育程度差异、家庭结构差异。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场域带动了消费需求,这表现为老年人的消费惯习对城市场域的再适应——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老年人的个体特征随年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消费结构产生了约束,但是在动态性、经验性的城市场域里生存生活,这种场域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予以释放。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对于老年人来说是特殊的场域,老年人与主流消费群体之间产生的差异呈现出消费主体的不平等,造就了城市场域中的新有闲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