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与功能布局均发生了大规模的调整,导致计划经济时代建设起来的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用地成为棕(褐)地,棕(褐)地的存在造成了土地闲置、社区衰退、环境污染、生活品质下降等,给附近居民和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潜在危害影响,城市棕(褐)地已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如何对城市棕(褐)地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与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环境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从棕(褐)地与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入手,对棕(褐)地环境风险评价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棕(褐)地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其对附近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和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生态风险,采用改进的NAS四步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棕(褐)地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在环境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我国棕(褐)地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尝试构建一套较完整的棕(褐)地环境风险调控体系,最后,以锡山区为例对本文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本文总体上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阐述棕(褐)地环境风险评价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是分析棕(褐)地和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明确棕(褐)地环境风险评价的内涵和特征。第三章主要是对我国现阶段棕(褐)地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风险展开探讨。第四章主要是探讨棕(褐)地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型选择、模型介绍以及棕(褐)地环境风险调控体系的构建。第五章主要是以锡山区为例,选取锡山区存在的最主要的棕(褐)地类型,即废弃的工矿企业用地为研究对象,对棕(褐)地环境风险评价及其调控的理论研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锡山区棕(褐)地的特征污染物质为重金属土壤,其中包括重金属元素Cd、Cr、Pb、Cu和Zn,锡山区棕(褐)地存在的环境风险比较严重,在致癌风险评价中,致癌风险值已经非常接近致癌风险可接受水平,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控制,在非致癌风险评价中,非致癌风险值也是非常接近非致癌风险可接受水平,其中,重金属元素Pb和Cr产生的非致癌风险贡献率较大,在生态风险评价中,重金属元素Cd产生的生态风险十分显著,在锡山区四大发展模块中,锡东新城污染最为严重,存在的环境风险最大,在此基础上,从锡山区棕(褐)地环境风险调控外部环境的搭建、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保障体系的健全三个方面构建了针对锡山区的棕(褐)地环境风险调控体系。第六章主要是对本文的相关研究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