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农业结构调整在农村、农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内蒙古农区的农业结构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高度单一和效率低下的结构模式,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结构比例日趋合理。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农业结构的调整仍然慢了半拍。内蒙古农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无论在工作思路上还是在具体措施上都存在许多问题:农业结构调整中政策存在误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单一;农业素质、农民素质低,结构调整缺乏科技支撑;农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农作物秸秆和副产品浪费严重,附加值低;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实质性的调整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内蒙古农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同时严重制约了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结构的演变遵循产业演化规律:即伴随着经济增长,农业结构从总体上看,种植业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相对而言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的比重是上升的;在种植业内部,粮食的比重是下降的,饲料作物、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特别是特种经济作物的比重是上升的;在粮食内部,口粮的比重是下降的,而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的比重上升;在口粮内部,高档次口粮比重是上升的,低档次口粮比重是下降的。这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把握这种规律,确定调整方向:优化农业内部生产结构,促进种养业全面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内蒙古农区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首先需要依据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充分利用内蒙古畜牧业现有优势及在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立足地区优势,农牧结合发展农区畜牧业。这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农区、农业、农民问题的一条最直接、最经济的途径;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又因农区社会经济的弱化、农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