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方向明确性:锚定位效应中一个新变量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辨析对同一个变量,不同研究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一问题入手,采用问卷调查、行为实验以及情景模拟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最终在合理解决上述结论分歧的同时,也得出影响锚定效应的一个新的实验变量。为充分论证调整方向明确性这一新变量在锚定效应中所起到的影响范围的广泛性,本研究所选取的被试广泛涉猎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院校的学生,研究讨论的范围不仅在数字背景下进行,也在非数字背景下做出了探索性的研究。最终得到如下结论:   研究一:1)个体从锚值开始调整方向的明确性会影响被试调整信念的形成:调整方向不明确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调整过分的信念,而调整方向明确的个体更容易产生调整不充分的信念;2)与调整方向不明确的个体相比,调整方向明确的个体会在外部动机激励作用下倾向于做出更加远离内锚值的判断;3)当调整方向明确时,外部动机激励会促使个体做出更加远离外锚值的估计判断,而当调整方向不明确时,外部动机激励对锚定效应的影响不显著;4)个体在内、外两类锚值上所感受的调整方向的明确性存在显著差异:与外锚相比,个体在内锚上感受更加明确的调整方向性。   研究二:1)在非数字背景下中,锚定效应依然是显著影响人们言语理解与判断的一种机制。2)在以自己对外界信息理解作为经验内锚的人际互动中,从锚值开始进行调整的方向是否明确会显著影响人们对他们观点的理解和采择。   通过本文研究我们解决了外部动机激励究竟是否显著影响锚定效应的研究分歧,探索得到了外部动机激励的施加只会引起人们对锚值更多关注和思考,人们从锚值开始进行调整的方向是否明确才是决定做出远离或靠近锚值这一判断的决定性因素。并且,个体在内、外锚值上感受到的调整方向的明确性的差异,而非锚值类型的差异引发不同的心理加工过程,进而导致了被试反应结果的不同。这引发了我们对于锚定效应理论解释模型的再次关注,揭示了双加工理论模型的弊端,为探索新的整合机制的出现作出尝试。另外,研究二揭示了非数字背景下的人际互动中,个体理解外界信息和采择他人观点的过程,让人们了解锚定效应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外界信息作出反应,避免生活中一些不必要误会的出现。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为对象,以生命经验为背景,在内心的“实验室”里以自我探索的方式研究内在声音缘何自发涌出以及允许内在声音涌出、自觉倾听内在声音的
本文以“社会比较”(有时简称为“比较”)为研究主题,采用合作研究的方法,以团体访谈为活动方式与合作者一起进行了六次访谈活动。与合作者合作探讨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会比较
心理旋转是一种表象旋转,它是空间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身体表象成为心理旋转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当呈现与身体相关的刺激材料时,被试倾向于采用自我中心的视角
【摘要】平阳木版年画是我国北方颇具特色的民间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造型处理、技法、色彩以及构图形式方面均具有独特性,同时具有平阳地方的风俗文化特征。  【关键词】平阳;木版年画;构图;色彩  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地处黄河中游,位于山西西南部,有汾河水南北穿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化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特殊的地理构造,传统的唐尧遗风,丰富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