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隔振系统优化及实验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d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燃动车作为交通运输的方式之一,凭借其经济性优良、安全可靠、输出功率大、灵活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气化欠发达的地区。内燃动车一般采用动力包作为动力源,系统振动具有强耦合、宽频带、多振源等特点。而系统振动会严重影响乘客乘坐舒适性,内燃动车动力包一般采用双层隔振系统来抑制振动。目前传统橡胶隔振器被动控制方案已逐渐难以满足内燃动车轻量化以及欧美国家对振动控制越来越严苛的要求,急需研究新的方法解决该问题。本文首先针对典型动力包双层隔振系统,抽象出了其在主要激振力作用下的双自由度系统力学模型,采用解析方法分析隔振参数对系统振动强度和传递率的影响,获得了双层隔振系统的基本振动特性和振动控制策略;然后采用仿真分析方法,探讨了隔振系统参数(阻尼、刚度)变化对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要进一步明显提高动力包隔振性能需调整的隔振系统参数及其调整的程度和范围,形成了参数优化方案;并在现有隔振器与阻尼器的调研基础上,对优化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最后利用双层隔振系统实验台对优化方案进行了原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要使车体的传递率明显减小,必须采用减小一级和(或)二级隔振器刚度的方法。但减小刚度的同时会增大系统低频启动、停机工况的振动烈度,影响系统稳定性;一级和二级隔振器垂向刚度,对于减小倾倒力矩方向传递率起主要作用,隔振器纵向和横向刚度影响较小;增大隔振器阻尼,可使机组启动过程的共振峰值明显变小,双层隔振系统中的一级阻尼参数对系统低频共振稳定性的影响更明显;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结果与目前工程上的可行性相结合,形成了两个减振方案,一是将现有隔振器替换为参数特性不同(刚度更小)的隔振器,并辅以减振器和限位装置的被动隔振方案,二是减振装置采用小刚度隔振器的情况下,配以参数可调式阻尼器半主动控制隔振系统方案;试验结果证实上述被动隔振方案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隔振系统隔振效率也有所提高,采用阻尼可调的控制隔振系统方案则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情况下隔振系统隔振效率明显提高。以上结论对动力包新型双层隔振系统研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对动力机械双层隔振系统的发展也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螺纹连接结构具有连接与紧固的性能且其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以及成本低,故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中。它在连接与紧固、传递力(或力矩)、保证结构密封性等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实际工程中,螺纹连接往往承受各类外部载荷,其中尤以振动工况最为常见,在振动环境下,螺纹连接很容易发生松动,这严重影响着各种结构件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螺纹连接结构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大部分都集中在未使用防松
液控单向阀是液压支架的关键元件之一,其性能是液压支架的工作性能的重要保证。液压支架卸载过程中,液控单向阀常会出现卸载冲击。剧烈的压力冲击不仅影响液控单向阀可靠性,
车辆在试验或正常行驶的过程中,如果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的设计重量过大,就会增加整个车辆的重量,必然会增加油耗,与节能环保的主题相违背,并且也不是轻量化所追求的。出于以
本研究合成了苯磷硫胺2个有关物质,即3-[(4-氨基-2-甲基嘧啶-5-基)甲基]-5-[2-[[羟基(膦酰氧基)膦酰基]氧基]乙基]-4-甲基-1,3-噻唑-3-鎓氯化物(5)和二磷酸单-[4-[(4-氨基-2-
制备了一种氨基改性黄麻复合材料(AF-JS),并将其应用于同时吸附去除重金属Cr(Ⅵ)和偶氮染料橙黄G(OG),利用BET、SEM、FTIR、XPS等对AF-JS吸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动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三角中空锦纶是本课题所属项目新开发的一种新型差别化纤维,而无缝编织技术是一种高技术的现代织造工艺,两者的结合可以生产出兼具舒适性与时尚性的产品。无缝针织产品对外观
本研究将相似系统理论应用于固体制剂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评价,提出以再次改良的程度相似度(Q“)作为仿制制剂和参比制剂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的指标,并推荐判断为相似的标准为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