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宏观把握的角度,以稼轩体为主要参照对象,以稼轩词派的爱国词作为主要论述对象,讨论了稼轩体的词体特征以及稼轩词派的一系列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词派的形成原因,词作的思想特质,艺术形式方面的独特风貌以及派中主要成员的个性特征等问题。力图使人对这一个历来较为模糊的词派有一个更为清楚的了解。 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稼轩体与稼轩词派这一词体与词派的内涵与界定。文章对历代及近人有关稼轩体的评述和研究状况进行分析,认为稼轩体并不能涵盖稼轩的全部词作,而是稼轩词的一部分,但却又是其中足以延体立派的那一部分词作。它是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代表了时代文化主流精神的新的词体范型。其内容方面抗金爱国的主旋律,艺术风格上豪放悲壮的主格调和艺术手法上“随心所欲不逾矩”,即保持词体特质前提下的“以文为词”,构成了这一词体的主要内涵。接着,作者就将重点放在词派研究上,文章对于词派的历时界定、词派成员归属的划定标准,词派内部成员的构成等问题作了一一探讨。认为这一词派是一个以辛弃疾为核心聚合在一起的阵容庞大的词人群体组合。它是从辛生前一至到南宋中后期并贯穿至宋亡的一个历时态的大词派。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稼轩词派的形成原因,认为稼轩词派的形成是南宋这一时代特殊的精神气候的产物。是“当时时代条件的总和所造成的某种共同的影响的产物”。这一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代特殊的精神文化气候的内涵及其在形成词派中的作用:南宋社会思想主潮与爱国壮词的创作高潮:卑弱黑暗的政治环境与词人以笔代剑的词学创作观;南宋前中期的词学审美观;辛弃疾其人的人格魅力与辛词高度的艺术典范性。可以说,没有历史巨变所激起的整个社会抗金复国的时代精神,儒学新变所引起的事功思潮的高涨,苏轼词风的重新兴起,以及辛及其词作的高度凝聚力和感召力,很难想像,香艳婉媚的小唱清曲会变为时代的最强音而演唱出激荡人心的洪钟大吕之声。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稼轩词派爱国词作的思想特质即主题取向。本部分邮对这些词作的透析指出他们爱国词作在主题取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积极强烈的功名欲望与始终不渝的恢复情结;二、深厚沉挚的忧国之情与痛愤激烈的愤世之意;三、英雄气与英雄泪,即丰富复杂而又充满悲壮色彩的英雄主义情懦。 第四部分,着重阐明了辛派爱国词作特殊的文学形式及其风貌特征。着重论述了三个明显特征。一、豪放悲壮的格调特征。二、诗、词、散文的进一步合流。三、典故运用更加自由灵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稼轩词派由于过于随情驰笔,随性而发,所以导致了对词体艺术特质的叛逆和大规模破坏,从而造成了这一派词人这部分词作相对于辛词而表现出整体的缺陷与不足。 第五部分,这一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研究基础上,兼顾了词派中主要词人的个别研究,即由整体研究转向个案分析。作者着重对陈亮、刘过、刘克庄、陈人杰四位主要词人进行论述。论述了他们词作中所蕴含情感的独特性。即“男儿到死心如铁”——最具男子汉阳刚之气的龙川词;“狂逸中自饶俊致,足以自成一家”的龙洲词;寓壮气于苍凉之中的后村词和奇警犀利的龟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