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病原菌变迁和耐药性,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测定患儿脑脊液中LDH、AST、CRP、β2MG含量,探讨酶活性与蛋白变化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1)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年我院66例病原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2)测定患儿脑脊液中LDH、AST、CRP、β2MG含量。(3)采集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1)66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发热、吸乳减少、拒奶或者呕吐、嗜睡或烦躁,主要体征为精神差、黄疸、呼吸不规则,前囟紧张,肌张力异常;(2)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龄、体重<2500g、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脐部或肺部感染;但与患儿父母的年龄、患儿性别、分娩方式、母亲是否有流产史无关。(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组的脑脊液中LDH、AST、CRP、β2M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4)脑脊液分离细菌6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8株占72.7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58.33%)、溶血葡萄球菌(9株,18.75%)为主;革兰阴性杆菌18株,占27.27%,以不动杆菌属(9株,13.64%),假单胞菌属(5株,27.78%)为主。检出细菌中的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等耐药,对万古霉素、阿莫西林、亚胺培南等较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头胞吡肟耐药,主要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敏感。 结论:(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当患儿出现发热、拒奶、精神差、嗜睡、黄疸等临床表现时,有必要给予腰穿以确定是否发生化脓性脑膜炎,以避免漏诊,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 (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皮肤及脐部感染的患儿存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高危因素,需要临床密切观察,必要时应尽早腰穿查脑脊液,以免误诊或漏诊。 (3)脑脊液中LDH、AST、CRP、β2MG含量升高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为主;经验性用药时应考虑致病菌特点并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