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评与诗性浪漫——吴宓人文主义诗学的内在张力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自我的生成是现代文学诞生的重要基石。只有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体现个人“主体性”的个人主义话语才真正占到上风。本文试图将吴宓放置于现代自我生成的背景之中,考察其人文主义的“立人”诉求。对于“现代人”的构想,新文化派偏重于“破旧”,即敲碎传统“人”;而吴宓则更关注“立新”,即传统“人”形象被敲碎后,应该树立怎样的“人”。他在人文主义的向度上思考“现代人”被唤醒后可能遭遇的危机。他自己体内两种力的拉扯就仿佛他一切思考的现实对应物:一方面是现代性自我体验、诗人本性等破坏着他的“立人”事业;但另一方面这种“人道”危机也会让他更明白现代自我可能走向的危险,反而加固了他对这种人文的坚持。吴宓身上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转型时代知识分子的~副面孔。事实上,他的人文立场在现代性语境错位中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的案例至少启发后人,现代自我还有一份未完成的任务。那段失落掉的人文话语应该拾起,应该成为现代自我发展的资源。   论文正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以吴宓的诗学为中心,厘清两种“人文”的纠葛关系。重点探讨同样取源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人文”话语,为何在中国语境中会出现相互对立的局面,从而彰显吴宓与新文化派不同的“立人”目标。   第二部分则深入其“里”,挖掘吴宓诗人的浪漫之维。一方面,“被遮蔽的人文主义”为其个人情感的扩张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为践行“批评”而搁置的诗人本性,时常进发出无法制约的浪漫情怀。   第三部分揭示吴宓两种身份游移的深层原因,即其人文主义的内在张力。这种矛盾是他文学中“诗文之别”有意区分的反映,是公私空间区别对待的体现,也是“执两用中”原则难于实践的结果,还是现代性自我体验入侵古典人文原则的生动写照。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专业课程也成为高职院校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笔者应采用适用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目的:旋转和高速运动机械结构的状态监测因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而成为制约其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声表面波传感实现了传感器的无线和无源化,有望解决上述难题。本文旨在研究复
上世纪90年代,剧作家过士行以“闲人三部曲”闻名剧坛,进入新世纪以来,作者又陆续创作了“尊严三部曲”的前两部,其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创新的戏剧创作模式再度引起了研究者
目的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类有机物的方法。方法对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等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实际水样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6~0.2
张雨是元代后期颇有声望的一位道士诗人,诗词书画样样精工,出身儒士,后转而学道,不仅家学渊源深厚,而且广结名士,交游广泛,与元代诸多大老硕儒皆有往来。但学术界对他专题研
在江西赣州有这样一个赏石群体,他们不再满足于比拼谁收的石头更大、更多、更精,而是团结本地的矿产专家、书画名家和文化精英,着眼于各类观赏石存审美品格与精神层而上的挖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Goldberg构式语法理论及其相关理论,对现代汉语存在构式进行类型分析,归纳了四类存在构式,本文将该四类构式命名为A类存在构式:[NL+V+
长江三峡工程右岸地下厂房共安装6台700MW水轮发电机组,主厂房为直墙曲顶拱型断面,高度大,跨度长,浅埋于白云尖山体坚硬的混合花岗岩体内,其岩体结构特征控制围岩稳定状态。通过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结构面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并结合主厂房开挖变形监测、三维数值模拟及结构面组合效应分析,较详细地探讨了岩体结构对主厂房围岩变形及块体稳定性的控制作用。成果可供三峡地下厂房及类似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及支护设
《留东外史》是中国近代“留学生文学”的开山之作,它以东京为舞台,以在日中国人为揭露对象,用数百万字的篇幅构造了民国初年的“留日风景”。小说的特色在于兼具写实性与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在反映现实的内容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律条不再作为评判小说健康与否的条件,多样内容与主题的小说浮泛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