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易约束对金融市场的效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自2010年3月31日起推出融资融券交易并五次逐步扩大标的股票的数量,本质上在解决A股市场交易约束过于严格的问题,以期提升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促进经济资源更为合理的配置。然而,融资融券交易作为杆杠交易,从出现之时起就一直面临各种质疑与攻击;尤其在股市剧烈震荡和大幅暴跌的时候,做空者往往成为替罪羊,被媒体和监管当局口诛笔伐甚至限制交易。与普通民众的反应不同,学术界普遍认为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市场的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理应得到加强与深化。这一争议在我国也广泛存在,比如2015年6月底股市暴跌后,监管当局迅速勒令主要券商停止融券业务。那么,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使得股票的估值更为合理还是恶化了股票估值?使得市场更为稳定还是更不稳定?本文充分利用我国市场的特殊性,比如可融资融券股票与不可融资融券股票同时存在、融资约束与融券约束同时存在且都较为严重、不同特征股票的估值水平相差较远(比较大盘蓝筹股和小盘成长型股票,前者相对较为低估而后者相对高估),全面检查融资融券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各个方面的影响,并试图探讨这一制度创新对不同特征的股票是否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三章概述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历史进程及现状,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行业分布及统计性特征。研究发现融资交易者与融券交易者有如下不同:融资交易者更偏向融资做多个股,相比而言融券交易者较偏向融券做空ETF基金;融资交易者的持有期限较长,而融券交易者更偏向短期交易。第四章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和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从理论上研究融资融券约束对股票均衡价格的影响。利用我国市场上一部分股票可参与融资融券交易,而另一部分股票禁止融资融券交易这一重要特征,本章从理论上对融券约束做了合理的刻画。研究发现,融券约束将导致股票初期的均衡价格出现高估,融资约束将使得股票的初期均衡价格出现低估。这一章的研究内容为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五章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检查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这一方法的本质是从“供给侧”刻画做空约束。首先,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了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的对照组股票;其次,比较处理组股票与对照组股票之间BHAR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收益率的净效应为负;更进一步,本章发现这一效应仅在原本估值较高的股票分组中显著。这一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交易促使我国高估值股票回归合理估值,从而提升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第六章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收益率的预测能力,研究对象集中于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与第五章的本质不同在于从“需求侧”刻画做空约束。本章认为由于我国市场上融资约束与融券约束同时存在,只有当融券约束更为严重时股票才可能高估,其未来收益率才可能较低。基于此,本章同时利用融资交易数据和融券交易数据构造了融券约束的相对指标。研究发现,这一新指标与未来收益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这一效应对回归分析和组合分析均稳健;更进一步,本章指出这一效应独立于size效应、B/M效应及动量效应。第七章研究融资融券交易对股票市场质量的影响,包括波动性、流动性和价格效率。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当研究样本涵盖所有融资融券股票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融资融券交易增加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同时也没发现其对流动性和价格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第八章研究融资融券交易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alpha、市场beta和异质波动率IVOL对融资融券交易均有显著的影响;换手率和波动性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章研究表明alpha对融资融券交易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当控制alpha后,过去收益率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