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寻找与开发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本论文基于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这一目的出发,从腐烂稻草、朽木条、土壤、牛粪等样品中分离到13株能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通过滤纸崩解测试、刚果红纤维素平板识别,以及液体和固体产酶鉴定,最后从中筛选得到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经初步鉴定为脉纹孢菌属(Neurospora)中的脉纹孢菌(Neurospora sp.)。 通过对该菌株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单因子优化实验,初步确定了其培养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种类及其添加比例,即稻草粉:麸皮=9:1,NH4NO3 0.5%;以及最适培养条件:接种种龄72h,固液比1:3,接种量1ml,pH值自然,培养温度30℃,产酶培养时间96h。此时菌株的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3551.1 U·ml-1、386.7 U·ml-1。随后将该菌株与另外几株真菌进行混和培养,结果发现CMC酶活及滤纸酶活都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4347.06U·ml-1、469.92 U·ml-1。而我国目前用于纤维素酶生产的菌株,其滤纸酶活力仅为100U·ml-1。可见,脉纹孢菌(Neurospora sp.)具有较强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利用菌株间的协同效应进行混和菌株培养能够进一步增强纤维素酶复合系的整体酶活力,从而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并为实际生产中有效处理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资源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