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高效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固态发酵条件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寻找与开发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本论文基于获得高效降解纤维素菌株这一目的出发,从腐烂稻草、朽木条、土壤、牛粪等样品中分离到13株能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通过滤纸崩解测试、刚果红纤维素平板识别,以及液体和固体产酶鉴定,最后从中筛选得到一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经初步鉴定为脉纹孢菌属(Neurospora)中的脉纹孢菌(Neurospora sp.)。 通过对该菌株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单因子优化实验,初步确定了其培养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种类及其添加比例,即稻草粉:麸皮=9:1,NH4NO3 0.5%;以及最适培养条件:接种种龄72h,固液比1:3,接种量1ml,pH值自然,培养温度30℃,产酶培养时间96h。此时菌株的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为3551.1 U·ml-1、386.7 U·ml-1。随后将该菌株与另外几株真菌进行混和培养,结果发现CMC酶活及滤纸酶活都有所提高,分别达到了4347.06U·ml-1、469.92 U·ml-1。而我国目前用于纤维素酶生产的菌株,其滤纸酶活力仅为100U·ml-1。可见,脉纹孢菌(Neurospora sp.)具有较强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利用菌株间的协同效应进行混和菌株培养能够进一步增强纤维素酶复合系的整体酶活力,从而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并为实际生产中有效处理农作物秸秆等纤维素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尽管我国立法上赋予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方面仍存在立法原则与若干必备制度的缺失。立足于现状,提出了确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则和无歧视
在过去的十年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关键问题,包括中国。对劳动标准的现状两个方面的论证国际执法者。第一,有组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孔道"技术腕横韧带减压对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2年11月-2008年12月对31例(36腕)腕管综合征,应用关节镜下"双孔道"技术("Two-Portal"technique)行腕
为了满足检索用户对推荐服务日益迫切的需求,结合检索词推荐需求研究推荐理论。基于三种典型推荐方法:基于内容的过滤、基于规则的过滤和基于协作的过滤,提出一种检索词的混
对一系列具有不同长度间隔基的含联苯基团的侧链液晶聚炔的稳态荧光和荧光衰减行为进行了研究.为便于比较,选取其中一个单体作为模型化合物.稳态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聚合物和单
大气气溶胶在地球辐射平衡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气溶胶不但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直接强迫),而且还会影响的云的形成及性质(间接强迫)。近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越来越受到
目的评价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片剂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及开放实验.实验组清晨口服莫西沙星1粒400 mg及1粒安慰剂,晚上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