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老年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影响,以及患者对本种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择期行下肢及下腹部手术的病人30人,年龄≥65岁,体重45—75kg,ASAⅡ级、Ⅲ级,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疾病者除外。
二、分组
随机将病人分为三组:Ⅰ组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为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Ⅲ组为腰硬联合阻滞组。
三、麻醉方法
1、患者术前常规应用地西泮及阿托品。
2、Ⅱ组、Ⅲ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行腰硬联合穿刺,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留置硬膜外腔导管待用。
3、全麻诱导:Ⅰ组患者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Ⅱ组采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诱导。
4、全麻维持:Ⅰ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七氟醚和笑气维持;Ⅱ组采用丙泊酚和笑气维持;Ⅱ、Ⅲ组患者酌情于硬膜外腔注入利多卡因。
四、观察指标
1、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呼吸频率、心电图、呼吸末CO2分压。
2、麻醉前、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后即刻、切皮时、拔管/取喉罩前即刻的血压、心率。
3、手术结束至苏醒、拔气管导管或喉罩的时间。
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5、患者的满意程度。
五、统计分析
采用SAS8.2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Ⅰ组患者在插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Ⅱ组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
Ⅱ组患者手术结束至苏醒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明显短于Ⅰ组患者手术结束至苏醒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Ⅲ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Ⅰ组患者。
对于手术麻醉过程,Ⅲ组的满意程度低于Ⅰ、Ⅱ组患者。
结论:
与全麻者相比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喉罩者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小,手术结束至患者苏醒及拔出喉罩的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少。与单纯腰硬联合阻滞者相比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喉罩者由于无患者意识存在而引起的各种不适,患者满意度高。对于行下肢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是一种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