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浸没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PU共混膜,以静态培养方法培养细菌纤维素(BC),并用纤维疏解器对BC进行处理,得到稳定的BC悬浮液。通过原位复合法,在室温下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在BC体外引入硅源聚合,制备BC-SiO2复合材料。此外,还分别采用了物理和化学方法对SiO2进行了改性处理。借助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探讨了SiO2,PVC以及BC对共混膜的影响。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组分构成进行了分析。 铸膜液中加入SiO2提高了相分离的速率,改善了膜的表皮成孔性和膜内孔的结构,增加了膜孔的连通性。当PU/SiO2=80/20时,成膜速率最大,在膜的表层形成许多致密的指状小孔,膜的内部形成了海绵状孔,膜的表面光滑平整,在保证一定的截留能力的情况下,具有一个较大的水通量,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PVC的加入,细化了界面微孔,增强了孔间的连通性,但PU共混膜的成膜速率有所降低。当PVC含量为50%时,成膜速率基本保持稳定,分相后形成的孔比较均匀,数量多,膜的性能最佳。而且随着PVC聚合度的增大,成膜速率呈现降低的趋势。分子量越小细化微孔作用越强,进而影响膜的综合性能。PVC(1000)形成的界面微孔比较均匀,数量较多,孔隙率大,膜性能最佳。 研究了KH570对SiO2团聚现象的影响,经改性后的SiO2加入到共混膜中后使成膜速率有所降低,当KH570含量为10%时,团聚体明显减少,不但可以看到断面上明显的指状孔,而且膜的表面光滑平整,相比于未改性的共混膜,截留率有较大程度提高;接着研究了超声分散SiO2对团聚现象的影响,成膜速率得到明显提高,膜的表层形成了许多微细的指状小孔,并延伸至共混膜的内部,孔型清晰可见,膜表面平整光滑,水通量和截留率均有所提高。 PU/SiO2(TEOS)共混膜的成膜速率较PU/SiO2(#2)有所提高。PU/SiO2(TEOS)共混膜断面呈明显的指状大孔结构,孔间的连通性不及PU/SiO2(#2)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均比PU/SiO2(#2)共混膜小。同时探究了在SiO2(TEOS)合成过程中引入BC,制得BC-SiO2复合材料对共混膜的影响,BC的加入,改善了SiO2的分散性,当BC含量为0.4%时,成膜速率最快,水通量和截留率也有所提高。 最后研究了不同粒径的SiO2对共混膜的影响,SiO2越分散,比表面积越大,成膜速率越大,膜内部连通性好,水通量大;粒径越小越有利于指状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