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段笔记中提出了其“新”唯物主义的思想。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新”唯物主义问题已经在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学者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成为研究的热点。有人认为对“新”唯物主义真正的理解在其本质上应体现为辩证唯物主义,也有学者认为“新”唯物主义思想不应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理解,而应该付诸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另外,有的学者认为这两种理解方式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认为不能从这两种理解方式的任何一种去对“新”唯物主义思想进行解读,主张对“新”唯物主义思想付诸于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本文主张付诸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对“新”唯物主义思想进行论证和分析。本文试图以“新”唯物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产生的理论来源为出发点,依据文本和历史脉络,考察“新”唯物主义思想在其萌芽阶段到最终形成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然后就学界比较主张的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两种理解方式进行分析,从历史分析入手,阐述二者之所以产生的过程并且分析它们二者主张的观点以及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同时依据马克思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典文本著作,进一步论证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价值。 本文的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正文是由三章构成。在第二章中,主要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追本溯源,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理解其本来面貌。第三章主要是分析学界存在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指出二者在理解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切点,为下一章论点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对“新”唯物主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读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解读,指出它们各自存在的缺陷。在第三章提出的两种观点各自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在第四章提出了本文的论点,即“新”唯物主义思想在其实质上应付诸于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凭空的,而是有相关的理论依据的,这也是本章的重点所在,其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唯物主义思想为“新”的提法,肯定是和旧唯物主义的“旧”相对应而提出来的,所以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为“旧”的地方,就是“新”唯物主义实现革命和超越的地方,从而在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和超越中凸显“新”唯物主义的实质;第二,实践观在“新”唯物主义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每一个理论体系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其他理论都是对这个核心思想的展开,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思想也有自己的核心观点,也就是在其著作中经常出现的“实践”二字。所以,无论是在自然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实践观都在“新”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有着核心的地位。马克思正是站在这个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的,为把握人与自然界和人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第三,本文主张从“新”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二者存在的逻辑关系上入手,来论证“新”唯物主义的实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是为指导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服务的。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领导广大的无产阶级用亲身的实践去改变世界,谋求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充分了解到“新”唯物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将“新”唯物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理解的原因所在。在结论部分,就本文所主张的论点再次进行归纳和强调。 认为对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能够极大地推动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更深层次的研究,能够使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善,有助于马克思哲学其他方面理论思想的继续深入展开和研究。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观和理论方法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比较重大和突出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