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不同市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增强。开放市场有助于为市场注入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的危机。一旦发生金融危机,由于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危机很容易从一个市场传播到另一个市场,从而造成大范围的经济损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对金融危机期间市场传染效应的研究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GJR-GARCH模型对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全球股市传染效应及国内市场传染效应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发现(1)在国际市场上,美国作为本次金融危机的主要传染源,与大部分市场之间存在单向传染效应,而东亚太平洋地区则为危机传染的主要接收方,这可能与市场成熟程度有关;中国市场则主要受到来自欧洲市场及东亚太平洋市场的传染;传染效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2)国内市场上,沪深300与绝大多数行业市场之间相关性并未增加;金融地产行业和能源行业作为总股指的重要权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几乎不存在传染效应;公用事业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未受到其他市场传染,电信业务行业也仅受到来自公用事业行业的传染效应,而原材料行业、工业行业和可选消费行业则为传染效应的主要接收方。2015年6月我国股市发生异常波动,市场上多日出现千股跌停现象,其后甚至演变为千股停牌以护市。面对股市动荡现象,相关政府随即采取一系列救市政策,但大部分效果甚微。为此,本文从传染效应的角度对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市动荡期间各行业市场之间存在严重的传染效应,且沪深300与金融地产和能源以外的其他行业之间存在单向传染效应。将沪深300与行业市场之间相关性显著增加这一因素考虑加入模型后,大部分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现象消失,即各行业市场之间相关性增强的主要原因为其受到大盘总体走势的影响增大,而不仅仅是传染效应导致的,这与2008年金融危机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