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季风是反映迅速且敏锐的物理系统,降雨和风向在各个季节存在较大的反差,同时也是联系海-气-冰三个圈层以及南北半球之间气候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西风带、低纬的越赤道气流快速响应于高低纬以及南北半球的气候突变信号。亚洲季风区域内的洞穴石笋作为重要的研究材料,可以反映季风环流的强度以及同位素组成变化,对研究环境变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贵州省西南季风交替区雾露洞3支石笋材料,基于24个高精度U/Th年龄和1886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39.2 ka BP~15.3 ka BP期间高精度的亚洲夏季风演化时间序列。雾露洞石笋记录与相距千里的亚洲季风区其他洞穴石笋记录在千年-百年尺度上良好的重现性,说明两地洞穴石笋δ180受控于共同的气候影响因子,指示石笋δ180记录可以较好的揭示千年至百年尺度上的亚洲季风气候变化。本文通过石笋氧同位素特征,结合年纹层计数方法,精确标定H3事件的持续时间为1406年,与GISP2Ca2+记录的H3事件的持续时间相接近。雾露洞δ180记录与GISP2冰芯Ca2+浓度记录对比揭示了在研究时段亚洲冬季风强度和夏季风强度呈现此强彼弱的反相位关系,表明大气环流在气候突变信号的全球传输上具有重要作用。亚洲季风记录与北极冰芯记录在千年-百年尺度上存在遥相关关系,但在千年尺度事件的表现形式上与南极冰芯记录更为一致,表明南大洋温度和水汽潜热释放的变化通过越赤道气流影响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亚洲季风和南极温度以及巴西石笋的反相关关系进一步证实南北半球气候在千年-百年尺度上响应"see-saw"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