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了出口、创新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对于台湾、韩国等创新强度很高的经济体的经验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出口和创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一个优秀的金融体系则在这两个变量之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把金融看作是出口和创新关系的关键中间变量是本文贯穿全文的逻辑核心。 本文首先对于关于创新、出口和金融的三支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对于关乎这些变量相关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发展出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来说明金融、出口和创新的相关关系。本文发现微观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对于创新行为存在负面的影响,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内外融资约束是决定其出口行为对于创新行为正向影响强弱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微观基础上,笔者在宏观层次上发现,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那么其出口对于创新强度的推动作用就会越明显。这种金融发展程度既体现在对于整体融资便利程度的提高上,也体现在对于金融资源结构配置的效率上。而后者正是解释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高出口、低创新的现象的关键所在。 通过对于一个包含了八十多个国家从1996-2010年长达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集的实证分析,本文验证了理论部分提出的假说: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那么出口对于创新的正面推动作用就越明显。反正,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经济体中,出口可能无法起到促进创新发展的作用。同时使用交叉项的方法和分样本回归的方法保证了实证检验的稳健性。为了验证本文所给出的微观机制,笔者使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分行业和分省的面板数据对于出口、金融和创新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检验。实证结果为金融变量在出口和创新关系中所扮演的中间角色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由于金融发展程度在决定出口是否能够促进创新活动方面的关键作用,我们认为为了保证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政策当局应该大力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建设,推进金融深化,加强金融体系的配置效率,尤其是尽快消除针对于私人部门的“金融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