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利用Pfu高保真DNA聚合酶结合双硫代磷酸化修饰引物,建立能准确和敏感识别高度近视患者ZNF644基因I587V、3’UTR+592G>A2个突变位点的方法,为我们检测和筛查高度近视患者ZNF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Pfu高保真DNA聚合酶结合双硫代磷酸化修饰引物,建立能准确和敏感识别高度近视患者ZNF644基因I587V、3’UTR+592G>A2个突变位点的方法,为我们检测和筛查高度近视患者ZNF644基因突变,进一步验证ZNF644基因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在NCBI Gene数据库中查找到ZNF644基因序列,同时根据文献中所报道的关于ZNF644基因的突变情况,明确其I587V和3’UTR+592G>A两个突变位点所在序列中的位置。提取正常人血液基因组DNA,根据已知ZNF644基因突变I587V、3’UTR+592G>A区域序列,分别设计目的基因序列扩增引物进行引物延伸反应,将其PCR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得到ZNF644基因的野生型克隆,再用定点突变方法突变为突变位点的基因突变型克隆,然后以此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研究模板,分别设计3’末端与突变型基因位点或野生型基因位点配对的引物,双硫代磷酸化修饰3’末端并偶联高保真聚合酶构成的基因突变敏感性分子开关,对突变型质粒模板及野生型质粒模板进行引物延伸反应并通过凝胶成像系统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I587V、3’UTR+592G>A2个突变所在的基因序列以及其突变位点所在的位置,克隆出了含目的突变位点的DNA片段,并且定点突变得到了相应突变位点的突变基因型,构建出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野生型质粒模板和突变型质粒模板。当突变引物对与突变型质粒模板配对时,引物被延伸,有PCR产物;与野生型质粒模板不配对时,引物不能被延伸,无PCP产物。同样,野生引物对只有与野生型质粒模板匹配时得以延伸,而与突变模板不匹配时则不能延伸。结论:pfu高保真聚合酶结合双硫代修饰引物能准确快速地检测高度近视患者ZNF644基因I587V、3’UTR+592G>A2个突变,从而能为我们筛查高度近视患者ZNF644基因突变,验证ZNF644基因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艺术美是美的高级形态,是美的结晶。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的美术课,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按照美的规律去积极地体现美、创造美。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为创新奠定基础 观察能力是新的前提,没有敏锐的洞察力,是无法进行创新的。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美术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体育教师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体育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责任,而且还担负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重任。体育教师的仪表、情感和教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对体育课堂教学气氛乃至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在声乐课上教师通常以范唱为主,学生靠“听”来模仿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地传统教学方法到现在还占有主要地位,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知识,不仅没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声乐本身的抽象性,教学中教师不能给出具体实物让学生模仿学习, 如我们常说的气息问题、连音练习、跳音练习等等,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启发式教学是现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教师在教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在学校体育界中取得了共识。如何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第一步就是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第二步则是抓好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准备活动,它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教学步骤。一堂体育课的基本教材
意志品质是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坚强的意志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体育运动是锻炼意志的最佳途径, 体育的特性决定了体育教学在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我们体育教师是塑造人类形体美和灵魂美的“工程师”,有责任在中学体育教育之中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体育与自觉性意志品质的培养 新课改
体育的本质就是造就人,它不仅造就人的体质,同时也造就人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专项技术,更要理解体育精神,只有把体育精神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才能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体育活动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阐释。 一、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等心
一、理解体育个性化教育 法国教育家弗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我们首先要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团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的
近年来,高中学生不喜欢或讨厌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许多喜欢体育活动的学生也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及生理原因之外,高中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学的科目较多,同时也面临着高考的冲刺,无暇顾及体育活动;运动环境或条件太差(场地器材太差、卫生和安全条件差、等等);学生对体育教学现状不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不感兴趣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音乐载体的更替,音乐形式由最初的唱片、收音机到电视机、电影摄像直至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随时随地的音乐天地的转变,音乐网络传播为人们创造了个人化、零距离的音乐世界。而当文化传播媒介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催化、塑造成人音乐世界的同时,对尚无辨识能力的幼儿的音乐审美奠基和欣赏趣味也起到了导向性的影响作用。而这种这种情况显然与音乐教育家以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