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珍稀物种的种内变异对了解该物种生存现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物种为探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种群间和种群内叶片表型与组织结构的变异规律和适应机理为目的,以四川省珙桐分布区内15个天然种群为试验材料,11项叶片表型性状和16项叶片解剖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变异和生态适应机理进行分析。此外,对二者变异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明了四川省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珍稀物种的种内变异对了解该物种生存现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物种为探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种群间和种群内叶片表型与组织结构的变异规律和适应机理为目的,以四川省珙桐分布区内15个天然种群为试验材料,11项叶片表型性状和16项叶片解剖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变异和生态适应机理进行分析。此外,对二者变异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明了四川省15个珙桐种群间的变异程度、变异规律和生态适应机理。结果表明:(1)11项叶片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显著差异,变异较为丰富;种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Vst)32.999%,低于种群内(67.001%),种群内变异是珙桐变异的主要来源;种群间11个叶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的均值为16.22%,变异幅度为4.32%~29.10%,种群间离散系数(R′)均值为53.21%,变化范围为39.3%~87.14%;相关分析发现,叶长、叶宽、脉左宽和叶柄长相互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部分叶表型性状之间存在相互协调作用;叶片大小、叶柄大小与纬度、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珙桐叶片有变小、变薄的趋势;不同性状与不同种群间Shannon信息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360和2.331,且分布较为均匀;利用欧氏距离对珙桐种群进行聚类分析,15个种群可划分为3大类,其地理变异规律表现为不连续性。(2)16项叶片解剖结构在种群间和种群内也存在显著变异,变异较为丰富;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Vst)为27.231%,种群内为72.769%,种群内变异是珙桐种群叶片解剖结构变异的来源;珙桐种群间16项叶解剖结构的变异系数(CV)的均值为13.22%,变异幅度为5.80%~19.53%,种群间离散系数(R′)均值为46.82%,变异幅度为41.48%-63.27%;相关分析发现,叶片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主脉厚度、主脉维管束厚度等部分组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珙桐叶片内部部分组织结构也存在相互协调作用,叶肉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脉厚度与纬度负相关(P<0.05),海绵组织厚度不断增加,叶片整体强度逐渐降低,叶肉组织的整体结构逐渐由向阳型转变为耐阴冷型;16项叶解剖结构的与不同种群间的Shannon信息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890和3.09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珙桐种群可分为4大类,也表现出不连续地理变异规律。(3)珙桐种群间的叶片表型性状的分化系数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分化系数(Vst)分别为36.999%与27.231%,种群内分化系数(Vst)分别为62.001%与72.769%,均表现为种群内分化水平大于种群间分化水平,种群内变异是珙桐种群变异的主要来源;此外,珙桐种群间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2.360,种群间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331,叶片组织解剖结构的多样性指数为2.881,种群间的均值为2.890,叶片解剖结构的多样性程度高于叶片表型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珙桐种群间部分叶表型性状与叶片解剖结构间存在相互作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珙桐种群间叶片表型性状与解剖结构都表现出纬度变化规律,且都表现出地理变异不连续性。说明珙桐叶表型与叶解剖结构变异的变异规律存在一致性。以上结果表明,四川省珙桐种群存在丰富的变异,且种群内变异是主要来源。研究为珙桐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变异程度和规律为野生珙桐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是研究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重要样本;物种间功能性状的差异是生态位分化和物种共存的基础,而个体间差异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研究珙桐群落叶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对了解珙桐群落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响应机制有重要作用。本文调查了四川范围内18个区县具有代表性的珙桐群落,以群落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相对丰度之和>85%)为研究对
欧李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等一体的应用价值极高的野生果树,且欧李的引种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山西省绛县生态苗圃引进的10个欧李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欧李引种到成都地区的物候期变化、生长状况、开花结实状况、果实产量、新梢与果实的动态生长、果实形态与口感、果实元素含量,植株的园林观赏性,比较10个欧李品种在成都地区的生长优劣,综合评价不同欧李品种的果实品质,筛选出果实品质和园林观赏性最好
本文章对柏木研究、榫接合性能研究、有限元法应用等方面做了总结与介绍,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试件进行加工和组装,形成以双圆棒榫连接的柏木斜接构件。将柏木斜接构件中圆棒榫的榫心距、直径、长度作为三个自变量,分别对不同水平的榫心距试件、直径试件、长度试件进行了极限抗弯强度和极限抗拔强度试验,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和ANSYS有限元模拟验证。综合得出以下观点和结论:(1)适当减小两圆棒榫的榫心距,能使柏
几丁质酶可以随机水解几丁质中的β-1,4糖苷键,是几丁质降解酶。几丁质酶在植物病原真菌和害虫的生物防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在贝类甲壳素废物的生物转化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植物、动物、真菌等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的研究较多,但关于桑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ampsonii)来源的几丁质酶基因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无疑限制了对桑氏链霉菌生防基因的开
核桃黑斑病是核桃属植物的一种细菌性侵染病害,主要危害核桃叶片、嫩枝和果实。核桃黑斑病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核桃产量降低,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目前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黑斑病的最有效措施,而不同核桃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检测不同核桃品种对黑斑病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提高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的效率。本试验在不同抗病性核桃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核桃黑斑病相关的抗病基
自工业革命以来,受化石燃料的燃烧、化肥的生产和使用等人类活动影响,大气中活性氮浓度迅速增加,并不断向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沉降。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第三大氮沉降区。过量的大气氮沉降正深刻的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对氮沉降的响应十分敏感。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土壤中的动物,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还相对缺乏。这极大的
随着我国高铁定价市场化改革在加快推进,为进一步提高高铁定价的灵活性与竞争力,本文基于航空和铁路海量定价历史数据,分析了航空与高铁客票的定价策略,并用灰色相关模型计算各因素指标与定价之间的关联程度。建立了一个考虑旅客购票选择多影响因素下神经网络定价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BP算法的初始值和阈值进行了改进,利用航空订票数据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可以较好的映射航空票价随多影响因素而不断
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是一种宿主多,分布广的世界性病原真菌,它既能引起植物致病,也能引起动物致病,因此,备受研究者关注。暗孢节菱孢菌AP-Z13引起的梢枯病造成撑×绿杂交竹在四川栽培区内大量枯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极大地威胁着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展的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屏障工程的建设。本次研究采用高通量Illumina Hi Seq
雌雄异株植物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其在遗传及其对环境胁迫的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雌雄性别间在生长、生殖、空间分布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出二态性。杨柳科中的杨属(Populus)物种是一类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快、材质良好等优点,但杨树在生长期间常会受到许多病原物的侵染而感病。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作为一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氮沉降量也在急剧增加。截至目前为止,我国每年的氮排放量已超过1500万吨,成为了亚洲第一大氮沉降区。过量的氮输入会影响森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和速率,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微生物和酶作为凋落叶的分解者和驱动力,对氮沉降的响应非常敏感。但目前关于微生物和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层,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和酶的研究还鲜有报道。华西雨屏区是四川盆地西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