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电针天枢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验证和确立天枢穴基础主治,为天枢穴基础主治提供临床依据,以利于促进电针天枢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应用和推广。
方法:以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对就诊的10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IB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天枢穴组(n=53)和电针大横穴组(n=50),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统计症状积分。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两组之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Radit分析,症状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①D-IBS的腹泻、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肠鸣、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0%、89.32%、71.84%、74.76%、83.50%、78.64%等;
②综合疗效分析,电针天枢穴组显效11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84.90%;电针大横穴组显效4例,好转26例,无效20例,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60.0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电针天枢穴组对D-IBS腹痛、腹泻、粘液便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电针大横穴组(P<0.01),对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胃脘不适等症状的改善优于电针大横穴组(P<0.05),而在肠鸣、腹胀或腹部不适等症状上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电针天枢穴治疗D-IBS临床疗效优于电针大横穴;②电针天枢穴对D-IBS诸多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对腹痛、腹泻、腹胀或腹部不适、肠鸣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③电针天枢穴对腹痛、腹泻(频度)、粘液便、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等症状的改善作用优于电针大横穴。
目的:运用脑功能成像正电子发射扫描技术(PET),观察D-IBS患者在直肠扩张刺激下脑内脏感觉中心的功能变化,以及电针天枢穴对内脏感觉中心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天枢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方法:6例D-IBS患者(4例男性,2例女性),其中4例行静息状态、直肠气囊扩张、直肠气囊扩张加电针天枢穴三状态下18F-FDGPET脑显像,2例行直肠气囊扩张、直肠气囊扩张加电针天枢穴两状态下18F-FDGPET脑显像,应用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对患者静息状态和正常人静息状态、自身直肠气囊扩张前后、电针天枢穴前后脑PET图像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的差异,P值设为0.001。
结果:①与正常人对照,D-IBS患者存在双侧颞上回、右枕中回、右额上回、双侧额中回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增强,但内脏感觉中心并没有增强的表现;
②直肠气囊扩张前后对照,直肠疼痛刺激能使额前皮质、左侧扣带回、中央前后回、颞回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增强,出现了内脏感觉中心如扣带前回等的激活;
③电针天枢穴前后对照,电针天枢穴能使左侧扣带回、右侧脑岛、右侧海马旁回、楔前叶、右侧尾状核等脑区葡萄糖代谢降低,内脏感觉中心区域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
结论:①IBS患者存在内脏敏感性异常,尤其是中枢内脏感觉网络的扣带前回、额前皮质等敏感性有升高的趋势。这可能是临床IBS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发生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②电针天枢穴可以降低扣带回等内脏感觉中心的葡萄糖代谢率,该作用可能是电针天枢穴有效缓解IBS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电针天枢穴能削弱内脏高敏感性的原理,可能存在两条途径:一、在脊髓层面抑制内脏疼痛信息的上传;二、在丘脑层面通过整合内脏疼痛信息,抑制内脏感觉信息的上传。这为临床上运用天枢穴治疗IBS的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诠释天枢穴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可信的现代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