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僵菌土壤分离株是一类重要的生物防治备选菌而备受关注。本文应用ISSR技术对安徽省土栖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7个居群10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研究,以揭示该地区土栖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探讨遗传分化机制。同时依据形态学研究结果选取13株土栖绿僵菌菌株,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依据邻接法构建获得与其相关菌株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安徽土栖绿僵菌的物种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针对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8个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进行ISSR分析。共获得位点数79个,其中多态位点数7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2POPGEN32分析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4425,具有丰富的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Nm为4.4282)和遗传分化(Nei’s信息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796,Gst平均值为0.1015),居群内的基因多样度占总居群的89.85%,居群间占10.15%,表明安徽土栖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3利用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分为7大类群。根据所划分的类群,发现安徽土栖绿僵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不存在相关性。4本研究通过对分离自安徽土壤的13株绿僵菌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采用Blast方法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搜索,依据邻接法构建获得与其相关菌株的ITS序列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位于系统发育树的3个分支上,分支1包括8个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1个菌株和金龟子绿僵菌鳞鳃金龟变种形成分支3,另外4个菌株和黄绿绿僵菌棉蚜变种聚为分支10。再结合同源比较的数据,将这8个、4个和1个绿僵菌菌株分别鉴定为金龟子绿僵菌小孢变种、黄绿绿僵菌棉蚜变种和金龟子绿僵菌鳞鳃金龟变种。本研究进一步验证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可为绿僵菌属种的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