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抗真菌效力。2.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1.将香莲外洗液作用于白念珠菌标准株SC5314,按照CLSI提出的标准(M27-A方案),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香莲外洗液和氟康唑对标准菌株的MIC值。2.参照Ramage GW等"Standardized method for in vitro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Candida albicans biofilms"一文,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3.采用XTT减低法测定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对不同成熟程度(4h、24h、48h)白念珠菌生物膜的最低粘附抑菌浓度(SMIC50、SMIC80)。4.用香莲外洗液、氟康唑预先包被96孔培养板,采用XTT减低法测定香莲外洗液、氟康唑预先包被96孔培养板后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5.采用UPLC-Q-TOF-MS分别对以下样品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香莲外洗液和氟康唑作用后的悬浮菌;香莲外洗液和氟康唑作用后的早期(4h)、中期(24h)、成熟期(48h)生物膜;香莲外洗液和氟康唑预先包被96孔板,生长受抑制的生物膜。结果:1.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悬浮菌的MIC为1.95mg/ml;氟康唑对该菌株悬浮菌的MIC为4μg/mL。2.香莲外洗液对4h、24h、48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o分别为7.81、125和500mg/ml, SMIC80分别为31.25、250和>1000mg/ml;氟康唑对4h、24h、48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o分别为32、64和>1024μg/mL,SMIC80分别为64、128和>1024μg/mL。3.用香莲外洗液预先包被96孔培养板,当药物浓度达到62.5mg/ml,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用氟康唑预先包被96孔培养板,当药物浓度达到64μg/mL时,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4.对白念珠菌悬浮菌和生物膜的代谢轮廓分析表明,两者各自代谢轮廓分离明显,但24h与48h生物膜的代谢模式较相似,存在较大重叠部分。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鉴定表明:m/z为486.1647、377.1950的代谢物可能是悬浮菌与早、中、成熟期生物膜代谢比较后潜在的差异代谢物,m/z为486.1647的代谢物,它被初步鉴定为Cysteinyl-Threonine,是半胱氨酸和苏氨酸组成的二肽,是一个分解蛋白质消化分解代谢不完整的产物;m/z为377.1950的代谢物被初步鉴定为Pentosidine(戊糖),可能与磷酸戊糖通路有关。5.对药物干预后的白念珠菌悬浮菌的代谢分析表明,香莲外洗液组、氟康唑组和未加药物的阳性对照组3者的代谢模式可以较好分离。经鉴定,m/z为247.0964为可能的差异代谢物,它被初步鉴定为Lipoamide,它是谷胱甘肽的氧化形式,谷胱甘肽是一种含Y-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6.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干预后的早期(4h)、中期(24h)、成熟期(48h)的白念珠菌生物膜,其代谢模式均发生改变,均能较好地与未加药物阳性对照的早期(4h)、中期(24h)、成熟期(48h)生物膜分离。结果表明,m/z为206.0810的代谢物可能是不同药物作用后4h生物膜的潜在差异代谢物,被初步鉴定为Quinaldic acid(喹哪啶酸),是L-色氨酸分解代谢的产物;m/z为379.2098的代谢物可能是不同药物作用后24h生物膜的潜在的差异代谢物,被初步鉴定为Tyrosyl-Arginine(酪氨酰-精氨酸),是一种酪氨酸和精氨酸组成的二肽,是蛋白质消化或蛋白质分解的不完全分解产物,大多数只是作为进一步水解的途径上特定的氨基酸降解途径短暂的中间体,些具有生理或细胞信号的影响;m/z为387.1754的代谢物为可能是不同药物作用后48h生物膜的差异代谢物,被初步鉴定为Indoleacetyl glutamine(吲哚乙酰谷氨酰胺),是色氨酸的吲哚衍生物,是色氨酸代谢的分解产物。7.不同浓度的香莲外洗液干预早、中、成熟期的白念珠菌生物膜后的代谢比较,结合载荷图及VIP值,发现m/z为201.1121的代谢物为可能的差异代谢物,它被初步鉴定为4-Hydroxynonenal,是脂质过氧化的主要终产物之一,已被证明它参与信号转导,可以影响细胞周期;不同浓度的氟康唑干预早、中、成熟期的白念珠菌生物膜后的代谢比较,结合载荷图及VIP值,发现m/z为175.0218的代谢物为可能的差异代谢物,被初步鉴定为3Dehydro-L-gulonate(3-脱氢-L-古洛糖酸),是D-Xylulose5-phosphate(D木酮糖-5-磷酸)合成的第四至最后一步,与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脂肪和类脂的代谢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香莲外洗液、氟康唑预先包被96孔培养板对形成的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模式产生影响,可以较好分离。其中,m/z为144.9225的代谢物被初步鉴定为Superoxide(超氧化物),是O2的阴离子形式,它的生物毒性可以灭活多种代谢途径的酶,从而导致细胞损伤,是氧化应激的一个主要因素。结论:1.香莲外洗液的MIC为1.95mg/ml时与氟康唑的4μg/mL对该菌的效力相当,为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对该菌株的MIC提供了参考依据。2.香莲外洗液、氟康唑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白念珠菌生物膜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但两种药物对生物膜的SMIC均是悬浮菌MIC的10倍左右,说明白念珠菌形成生物膜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大大降低,但香莲外洗液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依然具有抑制作用。3.香莲外洗液和氟康唑预先包埋96孔培养板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4.白念珠菌浮游菌与生物膜在代谢过程中,主要涉及了糖代谢、氨基酸代谢途径的改变。在不同药物干预、不同形态下的白念珠菌出现磷酸戊糖通路、D-蛋氨酸、苯丙氨酸、L-色氨酸、酪氨酰-精氨酸、色氨酸等多种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显著差异。推测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可能在悬浮菌转变成生物膜形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与酵母—菌丝形态调控作用相关,也可能与生物膜形成后膜内微环境改变等相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5.超氧化物对不同药物预先包被的96孔培养板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较大影响。提示氧化应激在不同药物干预生物膜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药物的作用下,可能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繁殖,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