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研究是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人才选拔制度的需要。建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落实了新课标中注重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丰富了我国地理实践力评价的理论研究。地理实践力评价是以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为基础,运用评价量表,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表现性评价与档案袋评价相结合,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地理考察、调查和实验三种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过程表现以及结果进行打分及评语评价。构建一套可操作的、适合高中生发展水平的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能够在教学与评价中通过测评学生地理实践力达到的水平层次,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反思,并借鉴测评结果,促进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学生有侧重的学习。以此来深化学生对地理实践力的认识,保障和落实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使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目前国内对地理实践力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内涵及培养的解读,对地理实践力评价的研究较少,尚未有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地理实践能力评价以及其他如物理、化学实验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育课程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文献及案例进行分析,将地理实践力分为地理考察能力、地理调查能力与地理实验能力三种,并将其作为地理实践力评价的一级指标。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动作技能领域的分类以及三种实践活动进行的流程,分别将地理考察能力、地理调查能力和地理实验能力这三个一级指标从学生的知觉层次到创作层次做递增式的设计,由此设计了“搜集资料的能力”、“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图表绘制能力”、“反思能力”等36条二级指标。依据新课标对地理实践力的水平划分和基本要素分析(PTA)评价理论,对各项二级指标进行层级划分,将其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三级指标,以此体现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等级性,由此将地理实验能力细化为31条三级指标,地理考察能力细化为35条三级指标,地理调查能力则细化为34条三级指标。至此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构建完成。构建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是否适合于我国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及地理学科特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专家咨询的方式进行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指标的调查,对初拟的100条指标的恰当程度进行打分分析。将收集到的调研数据利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评价指标的信度、被调查者意见的一致性、不同被调查者意见的集中性、具体指标的恰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的结果及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向有经验的中学一线地理教师请教,将平均分在4以下的31个不合格指标进行了分析修正,发现不合格指标的问题一方面是具体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具体指标的表述问题。最后将高中生地理实践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为包含3条一级指标,36条二级指标以及99条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地理实验能力包括11条二级指标与32条三级指标,地理考察能力包括12条二级指标与34条三级指标,地理调查能力包括13条二级指标与33条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