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玉器作为特殊符号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标志。在它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其艺术内涵愈显丰而不可厚重,深受民众的喜爱。但是,它是怎样产生与发展?又是怎样的原因造成了在不同时期的造型特征和审美功能?而其嬗变的背后蕴含着何种意义?本文对先秦时期考古挖掘出土的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梳理出最具代表的属于“神性”色彩的玉器,将其归纳为红山文化中的“玉龙”、“玉鸟”;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六器中的“玉璧”、“玉琮”、“玉琥”、“玉璜”、“玉璋”、“玉圭”。并通过原始思维情境下,艺术的发生发展,来剖析玉器的起源问题。本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史前社会原始先民的精神思想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史前人类的原始思维即神话思维,及原始审美的方式两方面的问题。可以说神话思维中的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玉器在其雕琢过程中的形制,如玉器的造型、纹饰等都与宗教信仰和精神崇拜息息相关。而受原始审美意识影响的玉器形制,则反过来对神话思维中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图腾造成了深远影响。其次,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组成,“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作为一种重要的仪式流传至今,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自古是“玉神物”的玉器便承担着作为祭祀器物的重责。随着宗法制度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主要手段以后,神灵崇拜消退,玉器受严格的宗法和礼治制度的制约,与神性相关,用来祭祀天地鬼神的玉器形制,逐渐规制到“六器”。笔者以为,探讨这些问题离不开神话学知识,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艺术的土壤,它为艺术提供了创作的原始材料和赋予了艺术品的精神意义。当代学者以多元化形式重新挖掘、阐释玉器新的价值及意义,跨学科研究为玉器开辟了新的生存土壤。在神话永恒性特征下,产生玉器这一直观性的视觉符号材料,并成为神话学与艺术史视界融合现象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玉器形象中的神话因素、古籍中的神话记载,都有助于剖析早期玉器艺术嬗变之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