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镁水泥纤维改性及其路面修补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面层刚度大、强度高,具有施工简单、稳定性好等优点。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也会出现较为普遍的破损现象,甚至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特别是地方干线公路类似的问题非常严重。不考虑对交通的影响,破损路面的修复简单,成本也比较低。通常可采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材料和铺装工艺,可采用局部修补或整板修补,但从破损路面的清理、修补、养生到所需开放交通的强度,可能长达1个月左右,冬季时间将更长。磷酸镁水泥基材料是一种通过酸碱反应及物理作用而凝结硬化的新型胶凝材料,具有早期强度高、粘结性能好、耐磨性好、体积稳定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目前对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泥的制备、水化产物和机理等的研究,通过掺入纤维增强它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的研究还比较少。通过磷酸镁水泥前期在路面修补中的应用,我们发现在车辙反复冲击下,新旧界面处得磷酸镁水泥仍然容易被破坏。本文旨在对磷酸镁水泥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纤维种类、长径比等指标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抗折、抗压强度、韧性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现场路面局部修补,期望能为磷酸镁水泥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指导。论文通过变换不同种纤维及掺量,发现纤维对磷酸镁水泥抗折强度、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从磷酸镁水泥的综合性能考虑,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均不宜超过1.5%;在长径比相同的情况下,波浪型钢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抗折强度的提高作用最好;在掺量一定的情况下,微钢纤维对抗折、韧性及抗冲击性能改善作用最好。钢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韧性的提高作用和对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比较一致。实验中发现波浪型钢纤维同6毫米聚丙烯纤维复合时的协同效应明显,特别是剪切波浪钢纤维的体积分数为1.5%和6毫米聚丙烯纤维的体积分数为1.0%时,抗折强度的提高最大,3d时抗折强度比基准的提高80%以上。另外,纤维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磷酸镁水泥试件的抗冲击性能,纤维复合情况下磷酸镁水泥抗冲击性能提高程度最为明显,特别是剪切波浪钢纤维的体积分数为1.5%和6毫米聚丙烯纤维的体积分数为1.0%的复合,它的抗冲击能力和掺量为1.0%微钢纤维的相当;水胶比变化对微钢纤维抗冲击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最后,论文结合路面局部破损特征以及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的改善效果,提出了适合纤维改性磷酸镁水泥的修补工序并进行了现场修补实验。
其他文献
香港回归对发展中国与西亚非洲经贸合作的推动作用王智猛1997年7月1日,一个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日子,中国政府在这一天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又回到了祖国
期刊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地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房地产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
一直以来对动产质权和动产抵押权的优先顺位都存在着争议,担保物权依据时间前后观点忽略了公示的前提基础。质权和抵押权同时进行时,应以对抗力时间的前后顺序确立优先顺位。
近代以来,中国一些僧人和学者提出了"中国佛教"这一命题,试图证明:在印度佛教之外,还有一个"中国佛教"。"中国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还创造了许多"中国特色"。
低温微创疗法治疗肿瘤以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巨大的应用前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广泛使用的冷冻治疗设备中,氩氦冷冻治疗系统和其他相变冷冻治疗设备在都存在着某些方
旅游市场的繁荣,一方面给传统型景区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挑战。传统型景区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开发的,占有国内一流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成熟度较高的观光型景区。传统
<正>(邮发代号2-49)《中国医刊》杂志旨在为读者搭筑一个反映医学新知识、新动向,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习平台,内容力求新颖,反映国内外最新的医学进展,并密切联系临床,突出实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日益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科技的突飞猛进,资本积累急剧膨胀,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跨国公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们通过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
目的医院文化是现今医学界及管理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新趋势和新发展,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矿井火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井下火灾发生后,由于受到火风压影响,导致巷道内风流紊乱,且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流会迅速蔓延,极大地威胁一线工人生命健康,及时高效地撤离井下工作人员对减少矿井火灾伤亡至关重要。避灾路径是人员安全撤离的绿色通道,避灾路径的选择将直接决定逃生人员的安全。而目前矿井火灾避灾路径规划和决策系统的运行主要存在(1)路径计算模型制定不够完善;(2)路径选择未充分考虑火灾动态变化参数(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