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集鲜明的俄罗斯风格、18世纪的古典风格及20世纪的现代主义于一体。歌剧《战争与和平》是普罗科菲耶夫历时12年之久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改编自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音乐叙事学是由20世纪70年代文学中的“叙事学”学科在跨学科、跨媒体潮流的引导下引申出来的一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是20世纪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集鲜明的俄罗斯风格、18世纪的古典风格及20世纪的现代主义于一体。歌剧《战争与和平》是普罗科菲耶夫历时12年之久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改编自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音乐叙事学是由20世纪70年代文学中的“叙事学”学科在跨学科、跨媒体潮流的引导下引申出来的一个分支,主要针对音乐作品中各个文本的叙事技巧、叙事结构及叙事语言等展开研究。本文以歌剧《战争与和平》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叙事学理论的研究方法考察其音乐及剧本二重文本的叙事理路。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叙事学理论与音乐叙事理论历史发展及分析方法,并探讨歌剧体裁的叙事元素及叙事语言。第二部分围绕歌剧《战争与和平》剧本的叙事建构展开探讨,试图以“去中心化”、场景对立、主副线的融合来考察其叙事结构,以人物层面到国家层面等视角来探讨其叙事时空,并以非聚焦型视角、内聚焦型视角来探析其叙事视角,对剧本叙事进行解读。第三部分聚焦于歌剧《战争与和平》音乐的文本叙事,尝试从叙述者和叙事场景来论述此作品的叙事建构,从主题动机、战争合唱、管弦乐等音乐元素挖掘其音乐叙事手法,并在克雷恩、阿莱门及卡尔三位学者的的观点引导下做出音乐叙事话语的阐释。第四部分在基于剧本与音乐文本的叙事分析中,讨论二重文本在俄罗斯民族精神、人道主义、个人与政治环境等叙事内涵的体现。在结论部分,笔者将对歌剧《战争与和平》展现的叙事理路进行梳理于总结,以呈现其对于政治与个人歌剧创作理念的独特处理方式,并尝试就音乐叙事理论运用于歌剧体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思考。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的进步和新型材料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不再仅限于三维空间,而是将“时间”要素加入作品中,使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变化,动态艺术由此产生和发展。对动感首饰的审美性,更多地体现在物理学意义的运动中,即位置与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力与时间是产生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其设计语言有着一般首饰设计的共性特征,但因为运动感,又具有了个性特征。研究以经典力学原理为理论指导,将原理与创作结合起来,分别进
时尚是在一定的时间或者地区及一定的语境中流行的一种审美表达。时尚主要指服装、鞋类、生活方式、配饰、妆容、发型和身材比例。服装是最常见和经常遇到的时尚形式之一。服装是一种身份的表达,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表现出品质并反映一个人的自我。因此,以现代形式创造一种新的服装,设计理念为:具有自由风格、简洁明快,将传统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希望能成为时尚爱好者的时尚风格之一。选择将传统的普纳卡万木偶艺术概念来表达现代
温肇桐作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绘画史论家,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美术教育实践中,始终以美术史论研究为己任,在拓荒者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创造。本文通过对温肇桐在上海美专、华东艺专、南艺期间的艺术活动进行梳理,深入挖掘其理论著述,旨在分析温肇桐在美术教育、美术史、古代画论研究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在美术教育方面,温肇桐重视美术教学法的实践,聚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民国时
“酺宴”又被称为“赐酺合宴”,是在“赐酺”的基础上举办的一种兼具仪式性和娱乐性的大型宴饮活动。“酺宴”渊源于先秦、肇始于秦汉,历代延续,至唐尤盛。据不完全统计,唐代至少举行“酺宴”七十余次,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阶段。尤其是唐玄宗时期,不仅在都城长安举行盛大的“赐酺”仪式,在其他地方也时有所见,成为唐代“酺宴”的鼎盛时期。从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来看,“酺宴”音乐活动不仅是唐代宴乐的组成部分,也是宫廷宴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属于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近1600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国务院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这样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其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并在研究中寻求一条能够传承保护这项技艺的道路。如今,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金箔对外出口最大的城市,远销意大利、日本、土耳其等国家。然而,南京金箔业繁荣昌盛的背后实则存在许多困境。一方
19世纪晚清画报业繁荣发展,吴友如作为晚清画报发展史中的代表人物先后绘制了《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一系列作品,《风俗志图说》为吴友如描绘社会风俗的专集,对研究吴友如绘画风格以及了解晚清社会生活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以《风俗志图说》为研究对象,从图像与文字两方面对《风俗志图说》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勾勒出纸醉金迷、世风日下的晚清图景。吴友如在描绘晚清图景中,创建了与传统叙事性绘画不同的叙事方式,
半跏思惟佛造像起源于古印度地区,盛行于中国南北朝时期,随后流传日本,对日本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溯源演变的研究,涉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是传播史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国内目前的佛教半跏思惟像研究来说,学者往往聚焦于某一地域或时段的造像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研究材料主要集中于雕刻造像,不仅缺乏对整个汉传佛教圈的大局视角,在跨地域艺术史的研究上也有许多不足。本文结合古印度犍陀罗地区、中国至朝鲜半岛
本篇论文研讨的对象为多次获得凯迪克奖的得主尤里·舒利瓦茨。本文大致梳理其60余年的绘本创作生涯,详尽分析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创作缘起以及作品风格,切实了解画家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如何将多国艺术与文化底蕴融合其中,同时可以创作出彰显个人特色与国际风味的艺术作品。可以说,舒利瓦茨的绘本作品极为成功地显示出作为一名绘本画师的素质与修养。尤里·舒利瓦茨的绘本作品如今传入国内的没有很多,但事实上他的绘本作品中所体
全息音乐表演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逐渐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时代发展的时尚和潮流。它在传统音乐表演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具有科技化、综合化、现代化、多元化特点。它将科技与艺术紧密结合,把传统以听觉为主的音乐艺术转向视听联觉的音乐艺术,目的是帮助音乐表演者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情感、情境和意境。以全息音乐表演与传统音乐表演异同为主要线索,研究全息音乐表演中的若干问题。全息音乐表演中,表演者的任务不仅
“时代曲”是20世纪20-40年代产生于上海,歌词多以“家庭、爱情”为主题的流行歌曲。1949年前后,大量词曲作家、歌星影星移居香港,“时代曲”文化圈由此南移。文章以传播学“5W”的理论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结合曾遂今提出的“CNPRR’A”音乐传播模式,考察上海“时代曲”南下的历史变迁。沪港双城在地理、经济、人口构成、教育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使得“时代曲”在由沪及港的传播过程中受到较少阻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