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中西科技会通学团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比较近代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境(Context)为切入点,进而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出发,对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参与中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会通的四个学术团体:方以智学团、王锡阐学团、梅文鼎学团,以及黄宗羲学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诸学团共有的组织特征、学团间的学术互动、知识贡献以及它们面对西来之学问所共同持有的态度。此外,分析内容也囊括了于明清之际发生的党社运动、西学东渐及实学思潮等宏观社会、文化因素对科技会通学团产生的影响。基于上述的分析讨论,文章进而对科技会通学团的学术地位与历史影响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并结合此一案例,从科研主体特质与科学发展相互动的视角出发,对明末清初中国科学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初始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内容主要包括:科研主体的共有价值趋向与科学发展;科研主体的组织行为特征与科学发展;科研主体的学术活动指向与科学发展。通过反思,文章试图为当今中国的科学发展,乃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少许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明清之际为社会政治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中国古代文人社团发展到此也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很多文人士大夫把结社作为其文学生涯重要一部分,社团观念发生新的变化,文人结社
新闻漫画虽然在报纸存在历史悠久,但是在当今读图时代里,它的作用却被很多报纸忽略。《南方周末》在评论版醒目位置刊发新闻漫画,注重新闻漫画在报纸上的作用并且对其灵活运
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城市发展的客观现实,从城市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出发,以城市设计研究近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为框架,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内涵、外延、研究目标、研究手段和实施机制
本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通过对中国剧烈的城市化进程中某几个关键的概念节点——实体和文化意念化的“墙”和“城”、当下中国城市空间形成的关键动因“PS(city)”和“Ma
因科举和文化上的成功,晚明成为湖北继春秋、三国后的第三次发展高峰。数量众多的文化精英结成一股强势群体,成为经营地方的主要力量。1600年左右,活跃于地方的士绅领袖相继